阅读历史 |

三百五十七 惊闻噩耗(1 / 2)

加入书签

“陈钦差,有失远迎,恕罪则个……”张维贤带着一干小弟以及诸多琉球文武接住陈于鼎。

陈于鼎扫了一眼人群,问道:“刘参军何在?为何群臣披麻戴孝?”

“刘参军回朝了,尚丰病逝,其长子尚文本就体弱多病,惊闻噩耗,一命呜呼。”

“不可能!”卢顺惊叫道:“吾王身强体健,如何会暴毙?定然是尔等谋杀。”

张维贤权当没听到,伸手邀请,道:“钦差远道而来,舟车劳顿,下官已经准备了房间,请钦差休息。”

“多谢国公。”陈于鼎拱手致谢。

“天使,吾王冤枉啊,请天使做主明察!”卢顺叫道。

陈于鼎没搭理他,把着张维贤的胳膊,笑嘻嘻地往前走去。

稳了!

就这一个动作,说明陈于鼎把他当做了自己人。

自己人还有什么不好说的?

张维贤立刻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陛下公正严明,要求严查,本使启行之前,寻思着要把这案子办成铁案,不能有反复,才好对得起陛下信重。

本使就任户部,本来也不擅长这事,请国公多操操心,找些人证,若是有万民书之类的就更好了。”陈于鼎说道。

皇帝确实是公正严明,但是这种公正是对大明臣民的,等琉球变作琉球府,肯定能体会到皇帝的公正与慈爱。

嗯,这是他哥哥陈于泰说的。

兄友弟恭,况且陈于泰是跟着皇帝身边的,能更好的体察圣意,所以陈于鼎刻意地表现出跟张维贤很亲近。

先把基调定下来。

万一事情办砸了,那也是臣子们能力不行,理解上出了问题,跟皇帝没什么关系的。

“钦差放心,人证齐全,必无差错。”张维贤说道。

物证就算了,总不能把尚丰拉回去。

不尊重死者,是要天打雷劈的,皇帝也不会同意。

“对了,国公可知,朝廷正在修订爵位法,不日将行推恩令。”陈于鼎说道。

“什么?”张维贤一惊,连忙朝西北拱手,道:“陛下圣明,我作为朝廷命官,自当守法。”

“建虏南侵,倭国动乱,琉球必受连累,为稳定琉球局势,陛下已发诏书,调武玉梁将军领水陆五千军进驻琉球。”

张维贤笑道:“陛下坐庙堂之上,决胜千里之外,琉球无忧矣。”

脸上笑嘻嘻,心里麻卖批。

这小子还是没把我当自己人啊!

要是刚才但凡犹豫一下,是不是就不说这個消息,等大军抵达直接捉拿回京了?

刘廷元已经回京。

皇帝第一时间召见。

行礼过后,皇帝问道:“卿如何回来了?”

刘廷元说道:“启奏陛下,琉球王尚丰忽然病逝,其长子尚文体弱多病,惊闻噩耗,暴毙,其妻情深,自缢求殉。

臣请陛下降诏,册封尚贤为琉球王,然其年幼不知事,并效前朝鲜故例,设摄政大臣,主持琉球军政。”

皇帝秒懂。

前朝鲜的故例是摄政大臣/总督吗?

不是的,是改成了北隅省!

“卿等镇琉球,政绩斐然,上下莫不称赞,便由卿摄理琉球政务。

因为筹备对倭国用兵,军事便由武玉梁主持,张维贤五臣,各领琉球一地,以为封地。

朝廷即将颁发爵位法,他几个不能例外,若想爵位延长,抓住讨伐倭国的机会,多立功吧。”皇帝说道。

“多谢陛下,臣定肝脑涂地,不负信重。”刘廷元拜下。

皇帝的态度,出乎了他的意料。

原以为会重新派个人去的。

这就把皇帝的格局想低了。

谁立功谁上位,并不全看亲疏。

皇帝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递给刘廷元,道:“好好做,朕希望你能总结出成功经验,为国朝后续提供参考。

环境、风俗、文化、脾性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有诸多东西都是共同的,你也可以看看北隅交趾的做法。”

“臣谨遵圣谕。”刘廷元恭敬接过,瞄了一眼封面。

《北隅交趾二省归化经验总结》。

这是可以推广的经验。

北隅省是建虏肆虐时王师踩着七彩祥云降临救民于水火之中,加上在原贵族统治下生活艰难,所以百姓愿意投入大明的怀抱。

而交趾是大军征讨,武力镇压的,零星的反抗非常多。

杀!

就留两种人,顺服的人和死人,最终安定下来。

而琉球是政变,与北隅交趾都不同,属于第三条路线。

第四种就是展示大明的富庶与安定,让对方主动投入大明怀抱。

基本上,就这四条路线。

刘廷元能把第三条路的经验总结好,就是大功一件。

刘廷元告退回去读书,曹化淳冲了进来,叫道:“万岁爷,襄城县急报,有莎鸡自西北来,群集以十万计。”

皇帝一愣,道:“好事啊,慌里慌张做什么?发动百姓捕捉,但凡逮两只,过年不就有肉吃了?”

“万岁爷。”徐应元鼓起勇气,说道:“莎鸡乃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