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三百五十八 鞑靼入侵(2 / 2)

加入书签

朕欲以山东守备师为模范,令各省建守备师,隶属兵部,辅臣以为如何?”

“圣明无过于陛下。”孙承宗说道:“枢密院对外,兵部对内,相互牵制,可保平衡。”

“此事,便由辅臣主持,可好?”皇帝问道。

难怪这么远跑来,原来是派任务了。

孙承宗应下。

就在皇帝打算细聊时,一骑飞奔而来。

“启奏陛下,甘肃总管府急报,鞑靼诸部集众二十万由青海湖进犯,东科尔接应,诸多羌胡响应,敌入西宁。”

“好胆!”皇帝暴怒喝道:“朝廷未发大军征讨,贼子倒先来撩拨虎须!”

“陛下息怒。”孙承宗说道:“当务之急,乃是调派援军,援救西宁,防止鞑虏入陕西。”

“走,回京!”

皇帝一声吆喝,随行亲卫集结,孙承宗跟着上了一匹马,快马赶回京城。

重回京营的杨肇基迎接,道:“陛下,诸军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二十二师先行出发。”皇帝下了一条命令后,直驱枢密院。

人来人往,一片繁忙。

赵率教等人迎了出来。

皇帝问道:“计划可曾拟定?”

“臣等判断,鞑军必先取西宁,以梅之焕之智不会想不到。

只要西宁能够坚守一个月,大军合围,不只能够破敌,更能彻底解决甘肃青海之顽疾!”赵率教回道。

甘肃顽疾在于部落众多,尤以天方教为最,其风俗迥异,极度排外,素来是甘肃治理的难点所在。

而青海的顽疾是东科尔。

东科尔是转世活佛的大明称谓,青海大小官职尽由其控制,国朝对青海的失控,也有东科尔不配合的原因。

“臣等估计鞑靼聚众入侵,由东科尔交联沟通,其之所以反叛,大概是官军控制了青海各盐湖,又控制了东科尔城的贸易。”

东科尔城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其建成起,便是青海与乌思藏贸易枢纽,去年一年,东科尔城总贸易额高达四百万两。

活佛即参与商贸,又能坐地收税,还在盐湖有份额,活的不要太滋润。

当今开边,于东科尔城设关,收回了活佛收税的权力,旋即又控制了各盐湖,断绝了活佛的财路。

搁谁也要反。

“朕不关心原因。”皇帝抬手打断了赵率教的推断,道:“朕想知道,若是铲除东科尔和甘肃天方教,需要多少兵力、钱粮。”

“陛下……”赵率教骇然。

铲除东科尔只是一时之痛,只要朝廷够强,各部不得不捏着鼻子忍下。

铲除天方教可牵扯太广了。

基本上,需要把甘肃青海犁一遍。

“从陕西开始往西扫荡,需发二十万兵,少则两年,多则五年,实难确定时间。”赵率教回道。

“长痛不如短痛!”皇帝一拳砸在桌子上,说道:“降诏,调南京营兵三万替补入京,令洪承畴调兵五万支援西宁,卢象升调兵五万补三边防务,京营出兵三万补宣大空缺,再出二十五师支援西宁。

令兵部准备兵甲,户部筹措运输粮草,令交趾押押解三百万石粮,令东番押解一百万,至淮安入黄河,待河面封冻后,押解西安。”

“陛下,若是如此,交趾南征如何应对?”林兆鼎问道。

按计划,明年应该继续往南打,占领湄公河三角洲的。

从经济收益考虑,交趾往南打真的是一本万利,而青海甘肃基本就是纯亏。

“计划不如变化,南征之事,由李若星袁崇焕协商后奏报决定。”皇帝环顾诸人,继续道:“任何时候,国家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万岁。”高起潜进来,道:“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觐见。”

“宣。”

骆思恭进来,拜道:“鞑靼诸部进犯,锦衣卫失察,臣有罪。”

“此罪非小,你可以考虑好再说。”皇帝说道。

“陛下,臣年老昏聩,虑事不详,因此未能察觉甘肃之危。

为锦衣卫长久计,为国朝安稳计,臣请辞!”说着,骆思恭抽出奏折,高举过头顶。

玩真的?

皇帝愕然。

骆思恭把锦衣卫上下安排的明明白白,又大力支持南北镇抚司的工作,素来称职,皇帝从来没有换人的想法。

“陛下,锦衣卫任务日众,臣心力交瘁,已经无力主持全局,请陛下开恩,放臣归乡荣养。”骆思恭再拜。

诸人不说话,静候皇帝裁决。

锦衣卫是天子亲军,指挥使人选,只能由皇帝定。

皇帝扶起骆思恭,道:“卿劳苦功高,朕实不忍放卿离开,然而卿意已决,朕不好强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