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7章 南洋新闻自由(1 / 1)

加入书签

“前段时间你和我说的行政改革,有进展了吗?”

随着两人聊到印州的经济,刘铭华突然想起来。

李明轩喝口茶,沉思片刻后回应道:

“行政改革啊,结合你后面提到的那些建议,所有细节都已经完善好了。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入调查,和智库的专家讨论了下,结论是认为现在还不是推进改革的最佳时机。”

刘铭华眉头微皱,好奇地问道:

“哦?为何这么说?”

“现在全国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民众还未发展到积极争取人权民主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推进改革,到时候民意很可能会被有心人裹挟。”

李明轩想都没想,说出来原因。

刘铭华听后点头表示认同:

“你说的对,确实很有可能,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推进呢?”

“嗯,经过和智库的专家一起讨论,我们一致觉得最好的改革方式是由下往上推进,等到政府正在失去民众的信任,人们的民主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候,政府借助涛涛民意来推动行政改革,并且趁机可以除掉被权利腐蚀的特权人员。”

李明轩喝了口茶,继续说道,

“这样可能会对政府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但可以确保我们的改革能够更深入、更彻底地落地。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现在的制度对于一些国家大工程来说还是很有优势的,我们可以趁这段时间将国家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用地都征调好。”

“你啊,的确是,南洋很多地方都没充分开发,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听到李明轩说到后面这条,刘铭华肯定这才是他们不想尽快推进的原因。

李明轩的理由,让他想起儿子关于以后德国改革的情况,好像和李明轩说的情况差不多,想了想,反正现在政府高层已经有了这个意识,他也就不急于行政改革了。

“不过你要抓紧时间啊,毕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南洋的民主意识觉醒速度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嗯,确实很快。”

李明轩点头道,想到今年自己主推的放开新闻管制,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报纸和观点,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主意识的进程。

现在再想起这些,李明轩有种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的感觉。

说起南洋的新闻管制,那还是南洋建国初期为了统一思想、防止舆论制造事端,政府实行了严厉的新闻管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南洋国家局势的稳定,李明轩经过考察这种管制已经没必要了。

于是便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主动提出了放开新闻管制的提案,经过议会讨论后,提案很顺利的通过了。

最新的公告年初就下发了,规定南洋公民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到新闻署提交申请,经评估后就可以创办报刊。

经过半年的试运行,南洋各地就出现了近千家大小报社出版社。

各类报刊读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市场上,南洋的出版市场在短时间内疯狂膨胀起来。

尤其是最近关于东京大审判这件事上,南洋市面上的各家报纸为了吸引观众,真是花样百出,各种论点、秘闻层出不穷,民众的参与度也是越来越强烈。

李明轩想到这些,苦笑道:

“确实应该加快进度了,至少相关的征地必须要加快了。”

刘铭华听李明轩这么说,知道他有些后悔过早的放开新闻管制了。

“别想那么多了,明轩,既然放开就放开吧,有得必有失,你看看现在出版市场多热闹了,各种小说,言情、志怪、武侠还有修仙的让我看的都有些目不暇接。”

“最近我看到广闻报上刊载的一部小说叫《南洋神剑》的小说写的很有意思啊,和石玉昆的《三侠五义》类似。不过比之《南洋神剑》,想象力更加丰富,里面描写的打斗场面真的让人浮想联翩。”

说到这里,刘铭华忍不住和李明轩分享了下有意思的事,顺便也转移他的注意力。

“这本书啊,我也看了,据说作者是一个还俗的道士,有真功夫在身的。”

听到这本书,李明轩也笑起来。

《南洋神剑》现在在南洋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的读者,广闻报社也因此一炮而火,其发行量翻倍的暴增。

随之一起的是,现在学校学生对每天的武术都格外用心了。

《南洋神剑》这本书由于广泛的受众,现在已经被改编成广播,据说影视版权也卖出去了。

一本小说带动如此大的产业,想到这些,李明轩又觉得放开新闻管制其实也不错。

想到广播和影视,李明轩突然想起件事来,需要刘铭华来定。

“铭华,有件事,我们必须尽快定下来,就是方言问题。”

刘铭华听到李明轩说起方言,立刻知道这必须早定下来,现在南洋的语言很乱,虽然都说的是汉语,可是因为来自不同的地方,往往出现各种交流障碍。

“是不是在普通话和粤语中做选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