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入县城,被服厂!(1 / 2)
次日。
村里的流言就传得更凶了。
连方成涛都上门来问方鸿安是不是要搬去城里了。
见状,方鸿安索性也就不准备出去露面了。
他带着妻子躲到了老木匠家。
妻子兰文绣跟着红婶学酿米酒,他则是在工房里跟着老木匠一起做蜂箱。
就这样,在老木匠待了一整天。
晚上的时候,对妻子兰文绣交代了一番,让她注意尽量少外出。
又请红婶帮忙这两天过去家里帮忙照看一下妻子。
第二天,天刚泛起鱼肚白。
方鸿安就出了门。
到杉木岭村的路口和王通一会合,两人各自背着一个大竹篓,往千马坪圩赶去。
这天,也正是圩日。
赶到圩场。
两人直接去到了黄贵根和孟九香那间杂货小店。
见着二人的到来,这一对夫妇那自是热情无比。
不过……
看到两人没有赶驴车过来,又都有有些失望。
有了上次的良好合作,他们都还期待着能继续合作呢。
看出了两人那点小心思,方鸿安笑了笑,却是从自己的竹篓里拿出了一大袋蜂蜜。
然后,直接就和夫妇俩谈起了新的合作方式。
听说方鸿安是要把蜂蜜放在他们这里寄卖。
黄贵根和孟九香是立即就动心了。
毕竟,按方鸿安的说法,蜂蜜放在这里,不管他们对外卖多少钱一斤,他只按一块九一斤跟他们结算。
并且,是等他们卖完之后,下次他过来的时候,才跟他们结账。
卖多少就结多少,卖不完或者是不想卖了,都可以直接退给他。
这些条件,简直太诱人了。
上一次的时候,方鸿安这蜂蜜有多好卖,他们是亲眼看到过的。
到上一圩的时候,还有不少人过来问蜂蜜的事情。
那都是奔着要买的想法过来的。
上次方鸿安卖的是两块钱一斤,还给送两个罐头瓶。
但以他们夫妻俩的测算,就算卖两块一,也完全能卖出去!
就是速度慢一点而已。
这速度慢,对方鸿安这种从岭上下来赶圩的,自然不怎么方便。
但对于他们这就在圩上的开店的人来说,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也就是说,这中间他们还能再多一毛一斤的利润。
这一圩,怎么也能卖個二三十斤吧!
这就能多赚两三块钱!
又能多赚钱,又没什么风险负担,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很快,两人句都点头同意了这个合作方式。
将蜂蜜放下之后,方鸿安和王通在圩场逛了一下,等到临近半响午的时候,两人赶到车站,挤上了开往县城的客车。
千马坪地处偏远,去到县城有三十多公里路程。
这客车,只有赶圩日才会有。
而且,一般是清早的时候开过来,到快11点的开始散圩的时候,就开始返程。
一天只有一趟,也没有超载的说法,那是相当的挤。
方鸿安和王通上去的时候,别说位置了,就连站的地方都已经是挤到了门边。
再晚一点,挤都挤不上去了。
人挤着人,整个车厢里是满满当当的。
汗臭味、脚臭味、头臭味、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味道杂合在一起,鼻子吸上一口气,那“酸爽”简直是难以言喻。
再加上那颠簸的泥石路……
王通这边还好,扯着衣领捂着鼻子和嘴巴,过了一会就完全面不改色的适应了过来。
但这对于已经太久没有体验这种乘车体验的方鸿安而言,就完全是灾难了。
几乎是一路强撑着,用尽全部力气,竭力的压制着腹中翻江倒海的吐意。
这种让他随时觉得会濒临崩溃的感觉,一直到客车终于开完了那漫长的泥石路,转到了柏油马路上,才缓解了下来。
在柏油马路上行驶了再有近二十分钟。
出现在车窗外的房子,开始出现平房,甚至间或有三层、四层的小楼。
人流、车流也明显变得多了起来。
客车上开始不断有人开始叫嚷着要开车的师傅到某某地停一下。
然后,客车开始了走走停停的不断下人。
原本,方鸿安和廖叁约定的下车地点,是一处叫东门井的地方。
但这走走停停的,让方鸿安实在难以忍受。
恰巧旁边的一个妇女刚好叫嚷着在前面的被服厂下,方鸿安心头一动,等车门打开,也是拉着王通跟着下了车。
他们这个县城,名叫薪县。
这个年代,户籍人口应该是四十万左右。
在潇南地区,也只能算是小县城。
虽说小吧,但在这个“地方‘五小’工业”的发展蓬勃的年代,那真是叫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机械厂、化肥厂、水泥厂、酒厂、炉具厂、锅具厂……甚至连无线电厂都有。
这被服厂,就更不用说了。
记忆中,方鸿安对这个被服厂的印象还很深刻,原因在于,前一世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