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二章 面见袁崇焕!(2 / 3)

加入书签

就是靠着同乡、同窗、同科、同吃、同嫖……各种拐弯抹角的关系联在一起的,在官场之上,有关系就有人脉,有人脉就好办事,古今皆是如此!

又聊了几句闲话,袁崇焕向秦锋介绍了帐内几员将领,他们分别是:

锦州总兵—祖大寿。

宁远总兵—满桂。

副将—何可纲。

副将—曹文诏。

副将—孙祖寿。

这几员将领,都是镇守辽东多年,身经百战之人,今天袁崇焕将他们召集在中军大帐内,是在商议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京师缺粮。

京师作为大明帝国的都城,常驻人口超过了一百二十万,加之女真大军入关、四处烧杀劫掠,京畿周围的士绅百姓们为了避祸,纷纷涌入到京城中,致使城内人口暴增,总数已经超过了两百万之众。

这么多人住在城内,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可是京畿一带耕地数量有限,产出的粮食根本不够食用的,怎么办呢?

好办,这个问题,早在永乐帝时期就解决了,那就是从南省调粮食。

永乐九年,大明朝廷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疏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而后从富庶的江南地区征收粮食,用船只一直向北运到位于京郊的通州,数量高达每年五六百万石,随着粮食一起北运的,还有丝绸、布匹、瓷器、茶叶……等大量生活物资。

这些物资运到通州之后,一部分经陆路运输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则运往辽东、蓟州等地,供应边军。

如此运输模式,已经持续二百多年了,以后还会持续下去,而那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则成了大明朝的大动脉、生命线!

生命线平安无事,大明朝廷就能维持运转,生命线一旦被掐断,大明朝廷可就危险了。

……

不幸的是,这条生命线现在被人掐断了,谁掐的?

女真大军!

功高莫过于救驾,计狠莫过于绝粮,皇太极显然是深知这一点。

故而女真大军入关之后,立刻分出一支精兵,潜入京郊地区,专门截杀通州一带的运粮车队,致使能够运入京师的粮食数量大减。

好在京师的太仓内储存着一些粮食,短期内不成问题。

可是女真大军入关,至今已经两个半月了,京师太仓内的粮食只出不入,存量越来越少,已经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恰当此时,各省的勤王之师陆续抵达京城脚下,数量超过了二十五万之众,而这些勤王之师远道而来,随身携带的粮食辎重不多,士兵们的吃穿用度自然要靠太仓来补充了。

太仓里的粮食本就不多了,供应京师百姓、难民都成问题,一下又多了二十多万将士,自然就更不够用了。

更可怕的是,女真大军围堵失败之后,就驻扎到了京师东郊的小清河一带,那里正是通州、京师之间来往的必经之路。

换而言之,粮道已经被女真大军彻底截断了,以前多少还能运一点粮食进京,现在则是一点都没有了,女真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活活饿死京城内的两百多万百姓,和城外的二十多万大军,最终不战而胜!

怎么办?

皇帝和内阁辅臣们商议之后,将这个棘手的问题交给了袁崇焕,后者只好召集众将商议办法,恰当此时,秦锋来了。

“秦将军!”

“末将在!”

“如今京师内严重缺粮,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而从通州运粮进京的道路又被女真大军截断了,事情紧急,对此你有何高见吗?”

“回督师大人的话,此乃国家大事,自有圣上、首辅、六部九卿以及督师大人做主,末将并没有什么高见!”

“你是杨总督的心腹爱将,又多次沙场立功,必是足智多谋之人,岂能没有高见呢,说吧?”

“回督师大人的话,末将只是一勇之夫,冲锋陷阵还算勉强,谋划军机大事,实在没有这个能力,更不敢当‘足智多谋’四字!”

“哈哈,一问三不知,神仙怪不得,杨总督乃是正人君子,却提拔了你这个小滑头,着实有趣……这样吧,本督问你,调动勤王大军,与女真人决战,一举打通粮道,可否?”

“这个嘛……”

“说实话!”

“既然督师大人追问,末将就斗胆说几句,对与不对,还请督师大人海涵,以末将之见,出兵与女真人决战、打通粮道之事,不可!”

“哦,理由?”

“女真大军人数虽少,皆是精兵强将,战力极强;我军人数虽众,却是各省汇聚而来,良莠不齐,又无磨合,战力不强,若是大举出兵,只怕难以获胜……一旦兵败,非但粮道无法打通,京师局势还会更加紧张,故而不可!”

“嗯,说的有道理,驱群羊而斗猛虎,虽多何用啊!”

对秦锋的一番说辞,袁崇焕认可的点了点头。

自己曾经亲自视察过,发现京师周围的二十多万勤王之师,大都是各省督抚临时拼凑出来的,卫所军、巡盐兵、护矿兵、库兵、衙役、壮丁、乡勇……什么都有,简直就是一个大杂烩。

这样的军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了,虽然人数是女真大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