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章 别动,小心摔我怀里(1 / 2)

加入书签

走出酒店,季正却叫了辆网约车。

林静上车后问他:“你不是说走过去吗?”

季正没说话,目光落在她的鞋跟上。

林静便不说话了。

五分钟后,车子停在了一个路口。

林静一下车就认出来了——前面那条斑驳的柏油马路就是通向外婆家的路。

这条路藏在立交桥的绿化带后面,被新路几乎完全覆盖。

林静想除去附近的村民,无人会在意这还有条路。

这是苏南城市化的烙印,推土机把很多村居变为为工业园区,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从九十年代末开始“拆迁”两字就慢慢吞噬农田、村庄,以至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几乎没有了痕迹。

林静对季正说:“变成不开发区也好,要不然,B市就没有农村了。孩子以后要去看农村,恐怕要到太湖边上去找了。”

季正摇摇头:“太湖边上都是外地人来承包的茶场和农场,我们下一代真的连农村都很难看到了。”

-

林静这代人,对农村有一种朴素的向往。

因为他们出生在城镇,但偶尔暑假会被父母“下放”到乡下祖父母家中。

但林静的爷爷和外公都是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也不用真正地去干农活,田里的农作物是相当于他们养的花草,而这样小别墅般的房子刚好可以供老人田园之乐。

九十年代苏南的农村,还保留着一些原始的味道。

虽然城镇化进程已经开始,但至少农田还菜园还有老人耕种,何况这种度假式的农村生活,还夹着祖父母对孙辈的宠溺和逃避学业的乐趣。

但如今一看,记忆中的那些房子显然是破旧了,八九十年代建造的楼房,在岁月的打磨下尽显疲态。

这种楼房一般在老人过世后便就无人居住,后辈们因为生活或工作的原因都生活在城市,所以被拆迁得仅成孤岛。

像那种西方的工业遗址一样,孤零零地矗立在那儿。

走过一片水泥地,林静和季正来到外婆家前面。

那一整排楼房都大门紧闭,没有人住的迹象,只听得到鸟叫和虫鸣。

季正要拿出钥匙开门,林静拉住了他:“算了吧,里面不知道有没有打扫,水、电还能用吗?”

“两个礼拜前,外公还回来住了几天,现在雇人一个月来打扫一次。”季正笑道,“放心吧,我看过还挺干净的,也没什么味道。”

-

门一打开,熟悉的场景展现。

老式的八仙桌和长案是江南农居的标配,还有那个老式的挂钟,都和记忆中一模一样。 ——除了墙上多了一张外婆的遗照。

季正把前后门打开,风一通进来,就仿佛一切就生动起来。

似乎转头就能看到外婆系着围裙忙前忙后的场景。

林静不知道为什么就红了眼眶,她对季正说:“外婆生病的时候,我怀着小森,没有尽到一点孝心,连送葬都没去。”

季正拍了拍的肩膀:“我又何尝不是呢,那时候我在北京工作,还没调动回来,鞭长莫及。我和你还不同,没有外婆和外公养育,哪会有我呢?”

“姐姐,你来!”季正招手带她去到后门。

外婆家的后门外有个天然的院子。

印象中的几棵大树还在,石头铺成的小径也在,季正从屋内搬了个竹躺椅,躺上去说道:“以前我们并排躺这里,可以看树上簌簌飘下的桃花,姐姐,你还记得吗?这里以前有棵大桃树。”

怎么会不记得呢,外婆家的桃子是晚桃,个头不大但很甜。

但桃树早就不见踪影,虽然曾经硕果累累压满枝头,但果树不长寿,倒不如一旁的松柏无果常青。

可转念一想虽然桃树寿命有限,但毕竟有过甘甜的果实,于人、于树、于鸟都算是有收获的“树生”了。

“以前的那棵桃树是被虫蛀空了吗?”她问。

“不知道呢,前几年还看到有一段露出的残根。”他闭着眼睛,表情惬意,不知道在想什么。

林静侧头一看,现在连桃树连残根都找不到了。

-

一张躺椅以前他们俩可以从头到脚的躺下来,如今只能支撑季正大半个身子,他两条大长腿无处安放,只能撑在地上........

林静抬头看那蓝天,

空中飘过一丝丝的白云,像外面的那层丝絮......

半响,季正没有声音,林静疑心他是不是睡着了。

这可不是睡觉的地方啊,北门口不见阳光,前后门通着风,他喝了酒,睡这会着凉的。

“季正.......”

他依旧阖着眼,像睡了过去。

只是眼皮下的那抹绯红似乎倒比刚才淡了些。

她想伸手去推他:“季正!”

手伸到半空,却被他抓住。

只见他睁开眼,似笑非笑地望着她。

“你干嘛?”林静挣扎着吼道。

他低低地来了一句:“别动,小心摔我怀里。”

“季正,你信不信,我想打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