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1章山水小景(1 / 2)

加入书签

是做上水石的山水盆景,其实云溪对这是真的一窍不通。既不是专业的园艺师,又没有家传的神技,最多就是看过很多网上的盆景图,至于她自己,也就玩过两块石头,别人送的,一个种了棵虎耳草,一个种了一丛金钱菖蒲。也没有什么可造型的,所以她也没怎么注意过这方面。

哎,早知道要穿越,怎么也得买几本盆景制作的书读读啊,宋朝初期盆景还没怎么发展呢,拿后世的理论技术到这里,怎么也能混个大师当当吧?

云溪想了又想,就想到了制作盆景的几个要领,这还是她一个花友爱好这个,在聊天群里强制给大家科普的时候看到的。

一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

二是突出主题、主次分明。

三是平中出奇、重在对比。

四是露中有藏、由表及里。

五是虚虚实实、似是而非。

第一项好理解,就是所谓的留白,意境呗,引人入胜。第二项也不难,语文老师教导写作文时候常的话。第三局也能理解,鲜花还需绿叶衬啊!第四项应该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引人猜想无数的意思吧。至于第五项,云溪就是有点蒙圈,这是花非花、雾非雾的意思吧?可问题是这种意境怎么表现呢?难度不是一般大啊!既然知道的似是而非,那就随便玩吧。反正是自娱自乐,又不是拿去卖钱,怎么玩都没关系的。

第二天,云溪和伙伴就开始制作他们的山水景了,不敢自称盆景,没那么厚的脸皮,不求好看,只求能看吧,哎,就是这么没出息!!!

云溪选了一块山字型的上水石,云开选择的则是一块沟壑丛生的矮石块,很有点石头岭的感觉。傅君焯则选了两块石头,一块u型的,一块山坡形状的。

她们选择的石块都比较,没办法,选大的找不到合适的花盆啊,这时候还没有专用于山水盆景制作的浅盆,现在流行的大多都是桩石盆景,而且摆在案几之间的景更是少之又少,大多都是八十厘米以上的大型特大型盆景,多用来厅堂和书房,有专门的盆和几架。

而大型的盆景用的盆自然不会太了,而如果用深盆的话,上水石的特性就不好展现出来了,所以云溪她们用的是家里餐桌上最大的盘子。

有于年年有余的深入人心,做整鱼的餐盘还是有的,虽然还是圆圆的,不过够大就行。叶源本来要去附近的窑厂定制一批浅方盆来着,可因为整天忙碌,也没个空闲画图案,所以一直也没有做成。

没错,古代的文人很会玩的,不但要养梅兰竹菊,还要玩个刻章、制墨、造纸之类的。就连这种花的花盆都要自己绘了图案,拿到窑厂去烧制,加上自己的私章那更是必须的。叶家的花盆,就是叶源自己绘图烧制的,不过据他自己辩解,是因为没几里路就有个窑厂,所以才附庸风雅的。

不过比起林氏嫌弃多花了钱,云溪倒是喜欢,事实上,她也画了一套简笔的梅兰竹菊图给叶源,被叶源好笑了一通,不过还是让她达到了目的。自己绘图的花盆种上自己亲手栽种的花,那不是很美的事吗?

云溪先给右边两座山峰间的孔拿凿子锤子给加深加大,种上一丛茂密的水竹,本来这里最好是种上一棵文竹,不过应该是还没从南非传过来,只好先拿水竹凑合了。回头看能不能找棵矮的松树或者竹子种上,比较草本的只能维持一时,想要一年到头都好看,还是要找常绿品种才行啊!

然后在给比较大的孔洞里塞上石荷叶(虎耳草),最后给山峰间些的孔都填上了苔藓。现在苔藓好找多了,随处可见,带皮铲下,掰成块塞塞塞,一会就搞定了。

身子后仰,仔细看看,嗯,还算不错,淋掉多余的尘土,心翼翼地放到盘子里,最后再浇上水,大功告成!

再看云开傅君焯,也完成的差不多了。

云开依据原有的形状,给大部分的沟壑都铺上了苔藓,却将上脚处的一道山岭凿掉,连通两道山沟,将其中也平铺苔藓,看起来倒也别致。

再看傅君焯,和云溪一样在大的孔里种了水竹,型的上口对着另外一块石头,也是沿山坡平铺了苔藓。

咋一看还凑合,只是怎么越看越别扭哩。云溪左思右想,忽地一拍脑门,那个u型的时候反过来不是更好吗?桂林山水啊!“傅君焯,这个,翻过来,翻过来试试。”

傅君焯这会也正觉得别扭呢,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处理,听云溪一,就将栽好的东西拔了,翻过来一放,果然不一样,就是有那么点不稳当,不过垫上一个石块之后就没问题了。两人又一起动手将植物载上,苔藓铺上。

“云溪,这样漂亮多了啊!”傅君焯惊喜,“这片空的地方,就像是一条河一般。”

“让我也看看!”一个声音传来,叶源也随后进来了,后面还跟着云锦和云霄,“看做成啥样了,都不去吃饭了?”

云溪往外一看,不知道什么时候,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已经被五彩斑斓的晚霞浸染了,太阳正在发出最后的璀璨。“这么晚了啊!”

“可不是晚了,让我也看看你们谁做的好”云锦道,“都要开饭了还不见人影。”

“我评这个当第一。”率先进去的叶源道,云溪一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