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6章 三道防线(1 / 2)

加入书签

佐佐木率领着一支日军小分队,伪军排长马少明率领两个班的兵力,伪乡长杜大勇带着十几个乡丁,一共五十多个混合军的兵力,乘着两辆军用卡军,直奔周庄,准备镇压“暴动”。

但还没进村子,就被路上的一条大深沟拦住了去路。

大深沟是周长春派人挖掘的。

周长春虽然没有作战经验,但也读过水浒三国之类的古书,略懂一些作战的常识,知道必须挖掘深沟,阻止敌人的军车长驱直入。

周长春得知一个家丁逃跑之后,知道鬼子汉奸很快就会过来,他立即展开了多个布署。

他是校长,最关心的是学生,担心邻村的学生会来上课,陷入战火之中,第一件事,就是派了几个人,分头去邻村通知学生们不要来上课。

第二件事,就是派人挖断道路,阻止敌人的军车长驱直入。

周庄的周围,除了四周的农田,只有一条道路,东西走向贯穿村子,一头通向大公路,一头通向另一个村子马集。

虽然敌人很可能会从大公路过来,但为了防备敌人从马集方向过来,周长春还是派人把两个路口,全都挖掘出一条又深又宽的大沟。

农田之中,全是庄稼,鬼子汉奸不到万不得己,也不会轻易糟蹋庄稼,因为只有庄稼收了,鬼子汉奸才能掠夺,收不了庄稼,鬼子汉奸一样会挨饿。

就算鬼子汉奸不惜糟蹋庄稼,会从农田进攻村子,但是,农田之中,全是浇灌用的沟壑,不能通车,只能步行进入。

道路上的沟壑,虽然又宽又深,也只能阻止敌人的车辆,不能阻止敌人步兵进入。

挖断道路的办法,虽然笨重而且没有多大的用处,但这也是周长春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了。

更何况,周长春还做了两道防线。

在距离深沟三四百路的地方,周长春又派人挖一道浅沟,再三四百米之后,又是一道浅沟,做为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

这两道沟都不过一米多深,人站在沟中,正好可以向前方射击。

两道浅沟的防线之间,又有一条宽约半米,长约二三百米的浅沟,这是防备第二道线守不住了,就撤回到第三道防线。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在百多个青壮年村民的齐心协力下,还是在鬼子赶来之前,挖掘出了三道防线。

周长春也知道,这三道防线,根本守不住,他们只寄希望驴二和周长青等人携带武器回来,能打退敌人的第一次进攻。

周长春猜测敌人会从大公路过来,所以把四杆大枪一把手枪,全部集中在通向大公路的第二道防线上。

第一道防线,无人看守,第二道防线,是四杆大枪和一把手枪,另有周长春和彪子等十几个青壮年,第三道防线没有火力,只有十几个后援青壮年。

周长春让全村的妇女儿童以及老弱病残,全部藏在地窖之中,不得外出,只让青壮年参加战斗。

在大公路和马集方向,各派了两个哨兵,一旦发现敌人,立即赶回来汇报。

周长春等人刚挖好第三道防线,大公路旁边放哨的哨兵匆匆赶来,说是发现了两辆军车。

周长春知道敌人来了,命令大家伙立即投入战斗,各自站好岗位。

周长春和彪子等十几个青壮年,迅速赶到第二道防线的浅沟里,盯着行驶而来的两辆军车。

周长春现在除了人数充足,武器则少的可怜。

四杆大步,是抢得三个日军和一个家丁的,一把手枪是抢得周长业的。

周长业死的时候,枪中的子弹已经打光了,从他家中搜出了三颗子弹,装在了弹匣中。

家丁的步枪子弹,只有四五发。

幸好三个鬼子的子弹还算充足,他们的步枪和家丁的步枪型号不同,每个日军上战场都可以分发到几十发甚至上百发子弹,三个鬼子被村民打死的时候,当时枪里虽然没有多少子弹,但从他们在周长业家中休息的房间中,又搜出来三四十发子弹,这是周长春等人所有的火力了。

周长春做为首领,虽然没有枪,仍然在第一线指挥战斗,和彪子等人站在第二道沟中,盯着敌人。

彪子嫌手枪不过瘾,他拿了把步枪,把手枪让给了另一个伙计。

四杆步枪,一把手枪,放在沟边,向日伪军瞄准。

为了节约子弹,周长春吩咐大家不要乱开枪,等敌人走近再打。

大深沟阻住了日伪军的军车,但阻不住日伪军进攻的步伐。

佐佐木一声令下,两辆军车停了下来,佐佐木跳下车,所有的日伪军也跟着跳下车。

佐佐木虽然只是个少尉军官,但作战经验丰富,一看到对面的三道沟壑,就知道了对方的用意,当然,他也知道,村民的火力不足,最多就是四五杆枪几十颗子弹。

佐佐木命令伪军先攻。

伪军已经习惯了当炮灰,但也没办法,马少明只好带着两个班的兵力,越过深沟,沿着道路,向前进攻。

马少明也是作战经验的老兵,在向前推进的时候,并不令呈扇形进攻,而是排成一队,这样就减少了被击中的目标范围,而且最前面的伪军,拿着一面盾牌,阻挡子弹,后面的伪军开枪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