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董昌发迹(1 / 2)
董昌很早之前就已经伴随“杭州八都”而出道,从周宝筹建“杭州八都”到如今这个节点,虽然戏份一直不多,但基本都是正面形象。
此君的早年描述很脸谱化,照例是什么“喜任侠”、“好拳勇”,总之,就是村霸式的存在。
乾符二年875浙西王郢作乱,董昌组织乡邻民兵土团,自卫有功,累功升迁,最终被镇海节度使周宝看中,将其编入“杭州八都”,统领其中的“石镜都”。
董昌在“黄巢之乱”中认真履行土团保境安民的职责,为保护杭州做出了贡献。
当时,黄巢在荆南被曹全晸、刘巨容击溃,不得不转掠江西,之后流窜至两浙地面,威胁杭州。首当其冲的,就是驻防临安的“石镜都”。
董昌兵力薄弱,手上仅有三百人,无法与数万之众的草军正面打团。困顿之际,手下得力干将钱镠献上一计,说以寡击众,必以奇。于是,钱镠亲自带领二十名勇士,偷偷埋伏在险要之处。
很快,草军的两千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等草军先锋部队经过此处时,钱镠擒贼先擒王,用弩专门射杀骑马的草军将领,连毙多人,草军顿时慌作一团,钱镠趁机率领部众掩杀,竟然一口气斩杀数百名草贼。而他与二十勇士竟然全身而退,毫发未伤。
这里还需多提一句,钱镠的弩法非常了得,日后还会有出镜。
随后,董昌与钱镠率部驻军于八百里。八百里,是个地名,可以把“里”简单地理解为“村”,比如午沟里。
董昌巧妙地利用地名,对草军进行了新一轮的心理威慑。他坦然告诉田间地头的老太太,“如果有人问你们临安的部队在哪儿,你就实话实说,告诉他们临安兵屯八百里。”
草军奸细果然询问沿途农妇,听到此言,大惊失色,相顾自谓道:“前几天,寥寥几个临安兵就能杀我们几百人,何况他们现在绵延八百里啊!”于是调头就跑,放弃了骚扰杭州的计划,转而进入到今日的安徽境内剽掠。在草军转移的时候,钱镠还伺机搞了一把偷袭,杀俘甚众。
董昌斗智斗勇,利用地名的一语双关,保一方安宁。当然,据吴越备史记载,“八百里之战”完全是钱镠的智勇双全,只是在战后,钱镠高风亮节,主动把功劳送给了上级领导董昌。不过主流观点认为该书的真正编撰者是钱氏后人钱镠之孙,因而对钱氏存在一定程度的美化……
总之,董昌凭借“八百里之战”等战绩,逐渐成为“杭州八都”中的明星团长,为他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黄巢之乱”的一个典型衍生品就是巨匪刘汉宏。
刘汉宏本是山东兖州的一个小吏,“王仙芝、黄巢之乱”爆发后,奉命跟随镇将平叛,期间劫辎重而叛,加入了王仙芝的草军。随后又在战斗中接受了招安,驻军于江陵府。
黄巢北伐时,王铎弃城逃跑,临走时让刘汉宏负责组织江陵保卫战。结果刘汉宏匪性不死,自劫江陵,再次啸聚山林。
随后又接受招安,成为宿州刺史。因嫌官小,再次以叛乱相威胁,朝廷隐忍姑息,将其升迁为浙东观察使。在浙东任上,刘汉宏积极向朝廷缴纳贡赋,朝廷对此很满意,认为浪子回头金不换,于是赐其军号“义胜军”,任命他为义胜军节度使,下辖七州之地。
刘汉宏野心勃勃,认为自己是汉高祖刘邦转世,经常大放厥词,“天下方乱,卯金刀非吾尚谁哉?”自认为有一朝天子命。
某日群鸦聒噪,搅扰了他的酒兴,于是命人将那棵树砍伐。那是一棵年代久远的古树,手下人劝他不要砍伐,“巨木不可伐”,人们相信古树是有灵性的,将其砍伐是非常不吉利的,是要遭报应的。刘汉宏大怒,说我上辈子都敢斩白蛇,这辈子怎么就不能砍树了?吾能斩白蛇,何畏一木!
刘汉宏称雄于江淮,与董昌进行了长期的摩擦和争斗。董昌在与刘汉宏的争斗中,逐渐发展壮大。
中和三年883,董昌公然占据杭州,驱逐朝廷命官,自称刺史。周宝无力节制,只好绥靖妥协,表奏他为杭州刺史。
光启二年886董昌擒斩刘汉宏,威震江淮,被朝廷任命为义胜军节度使。
当时,刘汉宏被钱镠所部击溃,趁乱换了身百姓的衣服,拿了把切肉的刀,乔装成屠夫,士兵追上他时,他举起手中刀,诈称自己是屠夫,居然就轻松地蒙混过关。后来逃到台州,被台州刺史杜雄献于钱镠,钱镠又将其扭送给董昌。
在刘汉宏败逃时,竟然抛弃母亲,“弃其母,挟妻而奔”,深为世人所鄙。所以当他被绑赴董昌面前时,董昌怒斥他不孝,简直连畜生都不如。
而刘汉宏却执迷不悟,没有丝毫的羞愧,依旧大言不惭道:“自古岂有不败之家、不亡之国邪?成王败寇而已。只不过是你手下有名将良策,而我没有。你也别道貌岸然地骂我衣冠禽兽,咱俩是豁嘴子吃肉肥谁也别说肥谁。”
临刑时,刘汉宏厉声斥责刽子手,让他滚开,因为自己贵为节度使,不能死在凡夫俗子手里,并说曾梦到自己手捧金钱,所以应该由钱镠亲自动手。
于是,董昌命钱镠亲手砍了他。
执献刘汉宏的杜雄,也值得多提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