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精兵五万,组成晋北兵团雏形(1 / 2)
拿下集宁这座重镇后,以其为中心,迅速收复周边的县城。
日伪军接连败退,根本不敢看丁伟的兵锋。
骑兵支队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开始朝着更深的草原荒漠地带压进。
打击伪蒙骑兵的活跃范围,向北向西、向东北方向清扫。
孔勇先遣队也与主力部队取得联系,他们在察北方向活动,并向热河边界的山区活跃。
摸清了地方兵力部署,并绘制了详细的部署图。
侦察兵出身的游击大队,擅长游斗,在地方扎根后,活跃空间也迅速突破。
但游击兵力的后勤难以补充,与主力部队碰面后,算是熬过了艰难时期。
孔勇与孙德胜碰面,询问了司令部的情况。
“孔老弟辛苦了,在山区打造先遣根据地,在鬼子与土匪的地头上硬生生挤出一条路。”
“咱们晋北纵队发展迅猛,前段时间拿下集宁,组建了坦克团,更组建了自己的军工厂。”
“子弹、炮弹、步枪、手枪、掷弹筒生产线全备。自产的81式马枪性能不错,骑兵支队拿到了一批。”
这话说的不假,栓动步枪的技术不是什么难题,再加上国内万国造,可以参考的设计多了去了。
设计思路没问题,受限于工业实力,难以冶炼钢铁。
只能用鬼子的铁轨跟核桃木制造,200米有效射程,射击多了,枪械发热严重。用料质量不行,限制了步枪性能。
拿下大同以后,能够开采这边的铁矿冶炼,令枪械的质量上升很多。
这款自制且按照八路作战习惯设置的步骑枪,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符合八路战士的。
尤其是枪械的瞄准准星,孙德胜要竖个大拇指。
脸上的自豪是压不住的。
部队挺过了最艰难时期,大炮有了,步枪有了,子弹有了,接下来就是赶走小鬼子,血债血偿。
骑兵支队的作战任务不断,孙德胜是现阶段丁伟最器重的人物,要用最短的时间,扫清外蒙边境的这些伪军骑兵。
另外则是拿到了全套苏械装备的张大彪、高清第三支队跟第一支队,两支队加起来1.5万余人,向武城方向压进。
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主力防守在武城。
6团、王超的第4支队,向归绥方向压进,沿山区构建防守阵线。
逼迫日军骑兵集团的活跃空间。
另外则是涛子的第四支队,牢牢把控住云蒙山区,孔捷的第二支队,得到一个山炮营的加强。
需要向五台、阜平一线增援兵力,扩充支队人员。
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第四支队各有一个山炮营,用于支队的火力支援。
马上就能制造炮弹了,足够支撑几个炮兵营。
旅长拿到这批武器装备后,已经笑的合不拢嘴了。
冀中根据地被鬼子扫荡,如今也有机会重新杀回晋冀鲁豫边境,扩大根据地规模,向华北地区的日伪军用兵了。
几乎八成新的步枪分配到主力部队手上,日械三八大盖精准,放在老兵手上杀伤力更大。
分配子弹,配备作战物资。
相较于抗战之初,今年突出一个阔绰了,老兵分配30发子弹,新兵分配10发子弹。
用旅长的话讲,不过了,把弹药武器分发下去,痛击小鬼子。
于敌后战场,八路屡次展开反扑,瓦解破坏日军的碉堡封锁手段。
尤其是一些步兵炮的涌入,使得砖石结构的炮楼不堪一击。
晋北纵队更换一轮武器装备,丁伟趁机把手上的苏械武器、日械武器储备也拿了出来,混在装备当中,往各军分发,别问,问就是从鬼子手上缴获的。
同时加强部队内整编,
第一支队,司令员高清,整编兵力4100人;
第二支队,司令员孔捷,整编兵力6300人;
第三支队,司令员张大彪,整编兵力9000人;
第四支队,司令员王超,整编兵力6700人;
第五支队,司令员王涛,整编兵力5000人;
第六支队,司令员周卫国,整编兵力3000人;
第七骑兵支队,司令员孙德胜,整编兵力6000人;
司令部直属坦克团、东北先遣团(先遣队扩编为团,团长孔勇)、榴弹炮团(团长王承柱)、汽车运输大队、特战营(辖三个特战大队)、机炮营、战防炮营、通讯营、战地医院。
加起来兵力突破五万人,占据县城三十余座,占据平绥铁路线。
丁伟最大的优势在于弹药补充上,不局限于背后的兵工厂,他本人就是移动的军火库。
最近展开阻击的奖励还没盘点,拿出来又是苏械武器、日式武器。
手上的兵力越多,奖励越多,后勤弹药补充的基数越大。
如今集宁已经控制在手中,向东向西压进。
沿铁路线展开阻击部署,就不存在缺弹药这回事。
驻蒙军只剩下两股兵力,东部的独立混成旅团,以及西部的骑兵集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