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0章上央视(1 / 2)

加入书签

第180章

赵青青指着前面的道路道:“司机同志,前路口左转!”

“好的!”

吉普车沿着村间小路,一直来到八号院门口。

冯雪下车,她第一眼就看到了尚未完工的四层楼。

此时的天色已经微微变暗,沈家庄生产队各家各户的电灯已经亮起,与沈家庄生产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除了沈家庄生产队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是一片漆黑。

赵青青拿着钥匙,打开院门,随后进入主屋,然后打开电灯。

冯雪看着干净整洁的房间道:“青青,这是你现在住的地方吗?”

“不是,这是给你们住的地方?”

“给我们?”

赵青青道:“没错,这里其实是沈家庄生产队的工人社区,现在还没有入住,暂时给你们住,这不生产队的招待所还没有建好,如果你们再过几个月过来,这里的招待所就建好了!”

八号院跟一至十号院布局全部一样,四间主房,两间配房,其中堂屋中间两间是客厅,左右各是一间卧室。

是两间正房,五十六个平方,客厅里摆放着一张长案,一张长桌,两张联椅,还有四把椅子,电器除了电灯之外,只有一個吊扇。

家具太少,显得非常空旷,房间的内墙是用水泥和白灰粉刷的,属于灰白相间的颜色,冯雪看着这个环境,非常满意。

马前进看着这个房间道:“你们这里还不错!”

“条件跟城里没法比!”

“已经不错了!”

赵青青指着两间卧室道:“雪儿,你想住哪一间?”

“我住这间!”

冯雪伸手一指东侧的房间。

“你住这边吧!”

赵青青推开房间,将取暖炉的风门打一些,道:“还缺什么给我说,我们生产队有供销点,东西不全,基本生活用品还是有的!”

马前进非常满意,终于可以近距离可以跟冯雪接触了。

“青青,你住哪里?”

“你们隔壁,七号院,我跟我姐住在一个院子。”

冯雪道:“前进,东西帮忙收拾一下,我和青青出去转转!”

“好!”

马前进赶紧答应。

冯雪与赵青青走在沈家庄的小路上,虽然村里的道路,不像外面修成了水泥路,却因为之前烧砖,产生的碎砖还有煤球场那边的煤矸石,将路面铺得非常平整。

出了工人社区,沈家庄的社员就多了起来。

虽然冯雪是生面孔,在沈家庄生产队也不像以前那么好奇,毕竟每天都有外面生产队的人过来干活。

“赵文书,吃了没!”

冯雪发现赵青青跟生产队的社员非常熟悉,无论男女老少,都会主动跟赵青青打招呼。

也有社员出来吃饭,冯雪发现这些社员吃的都是白面,还有肉,这个生活水平,可不比城里人差。

在八〇年代初期,城里人的生活水平其实并不高,比农民好些,但是好的却非常有限。

冯雪好奇地问道:“我刚刚来的时候,发现沈家庄生产队路两边的庄稼长势非常好,和其他生产队的完全不一样,你们是有啥诀窍吗?”

“诀窍肯定是有的!”

赵青青非常自豪地道:“你猜猜我来生产队分到多少粮食?”

“多少?”

“两千多斤!”

“怎么会这么多?”

冯雪以为农村的生活会非常苦,毕竟知青现在还没有完全回城,只要是回城的知青,基本上没有说农村好的。

可是赵青青居然分到这么多粮食,赵青青来的时候夏粮刚刚分配,她只领到人头粮,可是到了秋收,赵青青就跟普通社员一样,领到人头粮和工分粮,虽然赵青青有工资,但是她的工资是属于学历工资。

这是大学生的福利待遇,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一样的。

“产量高啊,但是一般的生产队是学不了!”

“为什么?”

赵青青道:“我们生产队的庄稼长得好有四个诀窍,第一个是灌溉及时,第二个是大量地使用粪肥,第三是大量使用化肥,第四是种子好,省城大学农学院有一个研究所,研究的新种子,产量非常高。”

起初冯雪沉默了,她和后世的大学生不一样,因为经常外出,深入农村调研,比较了解农村。

别看这四个诀窍说得比较简单,但是学起来可都是要钱,而且还是大把的钱。

灌溉就要打井,就要拉电线、买水泵!

而化肥就更不要说了,谁都知道化肥好用,锄完地之后施了一遍尿素,你看看那效果,庄稼就像是天天有人在地上往高拔一样,噌噌地往上长。

现在化肥产量有限,而且很贵,大部分生产队根本就用不起,没有本钱,别说化肥,也好种子都没钱买。

冯雪参观了沈家庄小学,以冯雪这个洛城人,再加记者见识广,她对沈家庄小学依旧挑不出来的毛病。

沈家庄小学和普通的小学不一样,白天是作为学生们上课的地方,晚上则成为社员们脱盲学习的地方。

社员学习的知识很杂,有的是专门识字,有的则是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