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2章 争吵跟从闻所未闻的代数形式(3 / 4)

加入书签

很多人大概率根本无法成行。

确定了第一批来访顶级学者百人名单之后,西林工大便在官网上公布了这个消息,并开辟了这场报告会的申请通道。

这也是徐大江在咨询了乔泽之后,又跟物理学院的樊院长和学校几位院士讨论后的结果。

特邀参加的这些顶级学者自然是免费来参加的,但其他人如果想要参加这场学界盛会也可以,但得交钱。毕竟办一场规格如此高的报告会是要花钱的,而且花费不菲。

计划中这次报告会规模是千人左右,持续两天半时间。

第一天是开幕式跟乔泽的报告,第二天则是数学家的一系列交流活动,第三天上午的闭幕式之后会议正式结束,不过针对一些特邀学者,下午还举办了一些校内活动。

之前因为担心报名的人会不会不够,所以经过重重考虑,采用了预报名策略,暂时不公布参加会议的费用。

然而官网上公布了这次确定会来参会的名单之后,不过两天时间预报名申请就突破了三千人。

天知道如此多人到底是来听报告会的,还是跟一众学术大佬混个脸熟的。

这下徐大江底气就足了。

直接安照之前议定的最高费用700美元公布了出去,同时开始启动对申请者的预审。

换句话说,因为申请人数太多,这七百美元并不是报名了就一定能花出去的。

审核通过后,如果四十八小时内费用没到账,视为放弃参会资格,自动腾出位置。

要知道这笔钱真不算少了。

毕竟没有安排论文审核跟海报展示等等活动,仅仅就是参会跟两晚住宿的费用,吃的方面只包含了第一天的自助晚宴。如果有一千人左右愿意出钱的话,那这场报告会非但不亏甚至略有盈余。

当第一批预审通过的名单,二十四小时内就便收到了百分之八十的报名费后,徐大江便彻底放心了。

西林大学的名头算是因为这场报告会彻底打响了。

如此多的数学跟物理大拿跟国际顶级期刊编辑来参会,混个脸熟之后,未来看到Xilin Uy这个名字大概都会另眼相待吧?这意味着西林大学数学院跟物理学院的学生未来想要出国留学人家都得高看一眼。

至于高素质的留学生肯定更不愁了。

只要乔泽留在西林工大,必定要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

压力?

不存在的!

现在徐大江满满都是动力,就好像年轻了二十岁。

……

京城,贺独唱终于等到了最好的机会。

这段时间他虽然没跟乔泽通过话,但一直默默关注着乔泽的一举一动。

太多根本想不到的事情了。

毕业太久了,一直当编辑,谁想到不惑之年他才重新体会到了学界江湖的精彩纷呈。

不夸张的说,这些都是他在当学生时,压根没体会到的。

但在这个年纪,终于有了别样的感悟。

之前的专访稿,也在经过了最后一次修订后确定发布在明天的日报上。

标题也最终改为了《天才的维度——乔泽专访。

标题看上去普通了些,但对于要刊载人人日报上的文章来说,本来就不能用过于惊悚的标题,在这里的文章只需要展现一个态度就够了。这个时代自然会有无数自媒体去多方解读。

乔泽在华清跟燕北大学的两场报告会,贺独唱其实也参加了,不过都是默默的坐在现场的边缘位置。

所以在最后的定稿中,结合近期网络上的争议,他也把乔泽在华清大学报告会上对人工智能的回应写在了文章内。

而且直接引用了原话,一个字都没有修改。

“强人工智能的诞生依托于数学规律性问题,未来的超人工智能亦是如此。数学逻辑决定了人工智能思考模式的局限性以及可预测性……如果人类无法控制自己创造的智能,那么即便被奴役也没什么好说的。”

然后给出了自己的点评:“数学没有好坏之分,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人工智能自然也没有!再劝我们放弃针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之前,是不是也该劝劝其他人放弃同样的研究?”

差不多就够了,站在报社的立场,话不需要说得更明白。

至于会不会因此而引发新一轮的争论,贺独唱并不在意。

稿件既然在层层审核后被通过了,就足以说明报社的立场,他只是个平平无奇的高级记者而已。

……

外界的纷扰并没有影响到乔泽。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乔泽很忙。

当然不是忙着报告会的事情,一切都有徐大江去安排,他只需要第一天在报告会上完成发言就够了。

现在他一心一意的投入到了杨米尔斯方程求解的工作中。

这次他甚至让豆豆开始在各大预发表网站上去寻找相关的文章,想看看数学界或者物理学界之前有没有相关性的研究。

可惜的是,豆豆检索了几乎所有相关词的论文,都没有找到关于这种超越传统数学的新型数学结构。

这是件极为麻烦的事情。

意味着他要开辟一个数学新领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