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石堡之城(下)(1 / 2)
唐军士兵纷纷在山道边缘蹲下,用盾牌抵挡巨石和滚木的冲击之力。
“砰!”一名士兵被一块反弹的巨石砸中盾牌,盾牌被砸裂,士兵闷哼一声,按住胳膊倒在地上,脸色苍白,他的手臂被砸断了。
待这一轮滚木巨石稍稍平息,余长阳命令两名士兵将受伤士兵迅速送下山,他摆个手势,让所有士兵蹲下,保持安静。
他盯着上方的动静,还有一百多步就到顶了,他取出千里眼细看,可以清晰看见,有十几名吐蕃士兵也在向下张望。
余长阳眼珠一转,他对副将王俊林吩咐几句,便带着二十名士兵趴在山道上,慢慢向上爬去。
王俊林做个取弩的手势,众人纷纷取下弩箭,一起拉开弩弦,放上箭矢,举起弩箭瞄准了山坡顶端。
一刻钟后,余长阳带着二十名手下越爬越近,距离山顶只有三十步了。
忽然一名吐蕃士兵大喊起来,他发现了趴在山道上的唐军士兵。
吐蕃士兵纷纷举起滚木巨石,准备发动新一轮滚木攻势。
王俊林急声大喊道:“射箭!”
两百八十支弩箭‘嗖!嗖!’向山顶射去,箭力十分强劲,山顶上的吐蕃士兵措手不及,纷纷被箭矢射中,惨叫声一片。
余长阳抓住了这个机会,一跃而起,向山顶冲去,后面的二十名手下一起爬起冲锋。
吐蕃士兵此时再抛下滚木礌石已经来不及,他们大喊着拔剑迎战,余长阳一矛刺翻了一名吐蕃士兵,长矛被对方骨头卡住,没有抽出来,他索性扔掉短矛,拔出战刀和敌军激战,二十名手下也冲上来,和敌军激战在一起。
“杀上去!”王俊林一声大吼,率先冲出去。
他身后后的两百八十名唐军也跟着大喊冲了上去,磨盘谷的吐蕃军士兵只有四十余人,他们哪里敌得过如狼似虎的唐军,被杀得节节败退,渐渐被唐军吞没了,一个不剩,全部被唐军士兵杀死。
王俊林随即向山下射出了三支火药箭,赤亮的火药箭在空中划过,李邺一声令下,他亲自率领三千士兵和百余名工匠上山了。
不多时,李邺来到了磨盘谷上方,这里是半山腰了,余长阳连忙上前参见,“卑职参见殿下!”
李邺急问道:“伤亡多少弟兄?”
“回禀殿下,一共阵亡八名弟兄,伤三人,我们杀死吐蕃士兵四十二人。”
李邺点点头,这个战果他非常满意,说明他的精兵战术完全成功,当然,磨盘谷也比较容易攻下。
下一步就不容易了,攻打通天道,其实没有通道,要从超过九十度的悬崖峭壁上爬上去。
李邺想到的办法就是铺设绳网,铺设一条宽十丈的绳网,每隔五十步铺一张绳网,只要铺设六张绳网就到顶了,这样,士兵在绳网上也同样能使用弩箭。
制作绳网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岩石上打足够多的眼,再打入木桩,就像铺设岩壁栈道一样,但需要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至少要十天时间才能铺设完成。
李邺一声令下,一百五十名工匠开始行动了,这些工匠都是铺设栈道的熟练工,在岩壁上打洞铺桩是他们的长项。
李邺又留下一千名士兵掩护工匠,他带着其他士兵下山去了。
李邺亲自率领两万士兵攻打石堡城,但辛云京和李抱真各率三万骑兵分兵两路杀进了赤岭以南,李抱真去对付吐谷浑人,辛云京则率领大军和两万头骆驼向大非川进军。
赤岭是农牧分界线,赤岭以东是农业区,赤岭以西则是牧业区,到处是大片大片高山的草原。
当然,吐蕃人也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高原,种植青稞等农作物,在黄河九曲地区也大片农业区,种植小麦,被掳去吐蕃的汉人奴隶也大部分集中在那一带,专门替吐蕃种粮食。
一支百人组成的唐军斥候骑兵在广袤的草原上疾奔,为首是斥候校尉周致,他从一名斥候小兵用了五年的时间做到了校尉,不仅战功累累,经验也十分丰富。
他知道怎么样才能查到所需的情报,简单说,就是找地头蛇,而且不能找一家,要找好几家。
他们的翻译叫做曹路,是从张掖县衙调来的,那边有不少文吏都会吐蕃语,而这个曹路不光会说吐蕃语,还会说一口流利的羌语。
曹路指着远处一座低缓的山脊道:“越过那道山脊,或许会有发现!”
周致微微笑道:“你说得对,我感觉空气是湿润的,那边必然有河流!”
“跟我走!”
骑兵们加快马速跟随主将向山脊方向奔去,奔上山脊,只见远处一条河流如玉带般流淌在广袤的草原上,河边有点点帐篷。
骑兵们欢呼一声,纵马向远处的河流帐篷奔去
斥候骑兵们遇到部落是一个吐谷浑小部落,青壮基本上没有了,只有一些老人和妇孺。
在族长的大帐内,皮肤黝黑的老族长对唐军十分害怕,他很清楚一支骑兵军队到来,对他们这个小部落意味着什么。
他沉默片刻,对曹路道:“我愿意告诉他们想知道的消息,只恳求他们放过我们,不要杀人,不要侮辱我们的女人。”
曹路翻译给周致,周致点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