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八指谢大川(1 / 3)
陈益把时间线拉到三十几年前。
钟黎云刚离开福利院的时候,当时的街道是什么光景呢?
他是一个心里痕迹明显的人,这点从几件事已经可以看出来,那么三十年前他会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是否对他的心理造成了影响?是否左右了他之后的行为模式?
三十几年前,差不多是老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二十多岁的年纪,有梦想,对工作的热情处在最巅峰状态。
“啊……”老吴的眼神中充满追忆,“八九十年代,和现在是没法比啊。”
他聊起初穿警服的往事。
治安案件在那个时代非常普遍,侵财犯罪倒还好说,严重点的案子会让每个警员忙的焦头烂额,几天几夜都无法睡觉。
在刑侦技术落后的年代,案件侦破的难度可是太大了。
若倒霉碰上了杀人案,大部分警员被抽调,其他案子完全就顾不上了,真的是连轴转。
现在好多了,网路信息化时代,整体破案率飙升。
而在个人犯罪之外,城市阴影角落,有组织的恶势力也很猖獗,地下赌场、走私贩运、敲诈勒索、色情场所、盗版光碟等,都是常态。
社会发展迅速,新事物的出现就会衍生新的违法行为,比如盗版光碟就是因为影碟机全国流行,于是出现了盗取版权的生产商。
除了盗版光碟,还有盗版书籍,盗版磁带等。
很难管,也管不了。
哪怕在版权重视的现在,也有很多人去看枪版电影,去非法网站看盗版,毫不尊重创作者的劳动成果。
这是国人的一种“文化”,省钱最重要,其他不在乎,能免费为什么要花钱?那不是傻子吗?
无可厚非,经济不允许只能去选择其他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想,至少盗版书籍曾经帮助了很多学生。
当年,普通人只知道花最少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娱乐物件,却根本不清楚其背后的非法利益链,甚至于【盗版】两个字都变成了生活常用词汇,进店就问老板有没有盗版的。
加了一个盗字,怎么可能是正经东西。
听完老吴的话,陈益觉得对方还有遗漏,于是开口:“那个时候专业乞丐很多吧?”
钟黎云说自己离开福利院后是通过流浪捡垃圾过活,直到在录像厅遇到了项石,自此苦难人生迎来第一个转折点。
陈益当然是不信的,最起码不会全信,他要是能说实话,今天也用不着来见老吴。
那么一个儿童在八九十年代浪迹街道,有何生存甚至赚钱的方法呢?
陈益首先想到乞讨。
乞丐,在那个时候称得上【职业】。
八零后九零后回忆小时候,家里三不五时会有乞丐上门乞讨,一开始来的是一些真正的穷苦人,大多是老人、孩子、带孩子的妇女,极少看到青壮年。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青壮年也加入了乞丐大军当起了乞丐,逐渐将乞丐这种原本因为生活困难不得已而为之的兼职,变成了附带技能的专职。
开始的时候,乞丐乞讨不在乎别人施舍的是饭还是钱,一毛?几毛?一块?无所谓,只要不饿死就谢天谢地了。
可是当职业乞丐加入到乞讨的队伍后,他们对施舍的人开始挑三拣四,饭菜不要,一毛太少,后来发展了团伙乞讨,甚至上升到违法。
一人拿着把破乐器,到富贵人家家门口一顿乱吹乱打,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不给不走。
被动接受变成强行乞讨,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据说乞丐这个职业最火的时候,最高一个人一年能赚几十万。
几十万,九十年代零零年代,正常一年能赚多少?
有利益就会滋生恶势力,职业团伙便出现了,某些丧心病狂的嫌疑人还会通过偷抢孩子发展队伍,那些离奇失踪的也不都是卖给了好人家。
之前陈益在森冬岛干掉的那个王八蛋,干的就是采生折割的恶心事,一枪毙掉都算便宜他了。
老吴点头:“有,当然有……哦我明白陈巡意思了,你是想说专业乞丐是吧,我们确实救过很多孩子,最严重的一起案件受害者手脚都断了,东黎刑侦总队亲自指挥,打掉了这些不干人事的团伙。”
陈益:“牵扯到钟黎云了吗?”
老吴:“我记忆中是没有,任何犯罪都不可能彻底肃清,或许有遗漏。”
他回答的比较保守,假如当年东黎有十个团伙,能打掉七八个就算不错,也许钟黎云就在剩下的一两个团伙里呢?
“那……老吴啊,如果我想更多去了解八九十年代犯罪内幕,该去找谁呢?”
陈益意识到又该换人了,在老吴这里得到了季浩的名字,收获还是有的。
老吴懂,对方的意思是找犯事的人,警察知道的远没有嫌疑人自己知道的多,别看笔录写的密密麻麻,能交代百分之八九十就是坦白了。
“我得想想。”老吴仔细回忆,这次用了不短的时间。
陈益不着急,耐心等待。
五分钟后,老吴目光中有了光彩,抬头道:“八指谢大川!我差点把这个人给忘了,谢谢的谢,大小的大,山川的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