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道士下山(1 / 2)
自此,方牧野便在龙颈道观中住下了。
罗隐传授给方牧野的练气功法,乃是道家最常见、也是最主流的《周天导引术》,名字虽然普通,却是道家无上功法《内丹术》的基础篇。
按记载功法的秘笈里描述,那《内丹术》可是直通“金丹大道”,能让人成仙的玄妙仙法。
只是“天地绝于唐后,古来无仙矣”。
《周天导引术》分为“子午小周天”和“天罡大周天”,对应了“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
小周天以后天八卦图为指引,坎离交媾,用先天元气温煦人体精气,使后天精气得到充实,并逐步重返先天精气。
大周天以先天八卦图为指引,乾坤交媾,使神和气密切结合,相抱不离,进入先天无为之清静境。
方牧野将之与《两仪太和功》相互对照,倒也有了极大获益。
另外龙颈道观不愧有五百多年的传承,道藏果然甚丰,长明观的藏书,无论是量还是质,都远不能与之相比。
待在道观的这些时日里,方牧野可以说是几乎住在了藏经阁中,每天览阅经书,过得好不充足。
而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他还会花上一些时间,用来修练功夫,或者和罗隐谈经论道。
罗隐修道六十多年,其对于道家思想的领悟,自然深刻,往往随口一言,便犹如真知灼见,让方牧野大为受益。
而方牧野博览群书,又有过目不忘的能力,道家知识理论储备惊人,引经据典,也给了罗隐很多启发。
两人在不断论道的过程中,倒是生了“英雄惜英雄”的感觉,关系也变得亲近了许多,称呼上也已是“道友”、“道兄”了。
这一日晨练之后,方牧野在大殿中找到了罗隐。
“道兄,我已在山上住了些时日,如今是该下山去了。”
罗隐沉默了片刻,说道:“道友乃天道眷顾之人,有大气运,你我相识,倒也是缘法使然。本还待过几日再教你,但你今日既要离去,便现在传了你吧,也算是贫道的临别赠礼。”
方牧野脑中灵光一闪,当即打了一个稽首,口中言道:“还请道兄传法。”
罗隐笑了一笑,说道:“本观立于洪武年间,传承甚久,所练功法,除了书上记载的,还有一些以口代代相传的,乃是名为《太上还真篇》的妙法。”
罗隐说到这里,不再言他,直接将《太上还真篇》的内容说出:“致虚极,守静笃……中关炼气化神,补离中之阴而成乾也……无为之性自圆,无形之形自妙。神妙则变化无穷,隐显莫测;性圆则慧照十方,灵通无破……而其至真之体,处于至静之域,寂然而未尝有作者,此其神性形命与道合矣……真幻两忘,道合自然,神证太虚,与天地同其阖辟循环,浑化与无垠,动与天俱,静与天游,则为天仙功成。”
《太上还真篇》通篇上千字,罗隐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他的声音虽然低沉沙哑,却带着一股莫名的威势,仿佛契合了某种大道。
言罢,罗隐看向方牧野,含笑问道:“道友可记下了?”
方牧野眼中神光隐现,对着罗隐一礼,说道:“记下了!多谢道兄传法!”
罗隐回了一礼,说道:“道友此番下山,贫道有一事相托。”
方牧野爽快说道:“道兄请讲,我定全力以赴。”
罗隐笑了起来:“我这观中有一弟子,一生下来便被父母弃在了道观门前的台阶上,被我捡了回来。这孩子生性淳朴,道心天成,只是终究未履人世,这学道必须的一步便没有涉及,心性得不到圆满,也就悟不了大道真谛。”
“道友上过山来,也下了山去,对于山上山下自有见性,希望道友能带他下山,好教他于世间体悟人生百态。”
罗隐话还没讲完时,方牧野心中便已猜到了他说的是谁。
当初看电影时,片中明表,是因为世道不太平,道观里缺粮,养活不了那么多人,罗隐才让众徒弟们比武,决定去留。赢的人本事大,自己下山找饭吃。
方牧野刚来之时,给了罗隐两条大黄鱼,道观里这几年自不会再出现缺粮的事情发生,何安下也就不用下山去了。
可如今听了罗隐所说,方牧野才明白过来,原来何安下下山,都是罗隐的安排。
也是了,若只是缺粮的原因,即便少了一个何安下,又能缓解多少,为何偏偏只让他一个人下山。
再说让弟子比武决定去留,众弟子的武功如何,作为师父的罗隐,自是一清二楚,何安下胜出,他肯定早已预料到。
以为是命运使然,原来都是人为安排!
方牧野心中若有所悟,暗叹了一声,嘴上却是笑道:“自是没有问题,莫说一个,再多几个也没关系。”
罗隐颔首而笑,当下便遣人唤来了何安下。
何安下一进了大殿,就咧着大嘴呵呵憨笑,大声问道:“师父,您找我啊?”
罗隐淡淡说道:“你去收拾一下,等会随你崔师叔一起下山去吧。”
“啊!?”何安下的笑容顿时消失,他张着大嘴,表示不解:“为什么啊,师父,我为什么要和崔师叔一起下山?”
罗隐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