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8章 这不是习惯了找您吗?(1 / 2)

加入书签

第418章 这不是习惯了找您吗?

实现核聚变的三大条件,高温、高压、以及高的约束时间。

足够高的温度,原子核才有足够高的动能克服静电斥力;

足够高的压力,就意味着粒子足够高的密度,增加了原子核碰撞的几率;

高的约束时间,核反应才能在稳定的环境下持续发生着。

在国际上,这三者的乘积也叫劳森判据,大到一定程度,可控核聚变就发生了!

太阳是一个典型的粒子,它的内部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核聚变反应。虽然它的温度不够高,只有一千五百万摄氏度左右,但它足够大,重力极强,导致压力极高,所以三乘积足够大,所以实现了核聚变。

目前而言,地球上的人造物不具备这种条件,所以就把温度提升上去,另外两者就不需要那么强,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可控核聚变。

托卡马克,仿星器等,都是这种模式。

第一步实验结束后,赵默认为已经具备了真正聚变的实验条件,于是在第二天就开始推进,一面维护优化超导磁体部件,同时继续不断的实验验证;一面准备聚变所需的一切准备。

这个过程,不会太快,不可能一两个星期就搞定;但也不会太慢,不可能再拖个一年半载。

与此同时,发电设备的制造也进入了关键阶段。

说起来,赵默在解出杨米尔斯方程组,智慧升级到LV9之后,最重要的两個工作,一个是室温超导材料的设计和制备研发,一个就是可控核聚变。这两个工作,进行到一年多时间,无不非常的顺利,并未遇到什么难题可以迟缓他的研发进度。

认真来说,国人的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归结为一种,都是为国外势力背叛国家。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更何况国内将近十四亿人,保不准就出问题了。

赵默对这部分很是放心,只是偶尔关注下。

不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面一种是主动的,更加恶劣;后面一种顶天了只能说是贪小便宜或者天真受到了蒙蔽,性质没那么严重。

一个很小的产品的研发过程,都是问题点重重,需要规避大量的风险,更何况部件众多、供应链极其漫长的可控核聚变这种世界最前沿的重大科研工程?

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按照赵默设定的规划,在真正聚变实验之前,还有大量的实验需要做。

真正影响到赵默的,是随着网络热潮带来的实验装置周围的陌生人越来越多了!

在这一点上,赵默明显感觉到LV9等级智慧的厉害之处,几乎是无往而不利,在目前人们遇到的科学、工程的难题上都没有感觉到难处,只有一个“原来是这样”的感觉,然后稍加演算,答案就得到了。

据当地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的报告,过来投资的公司越来越多,国内的、国外的,所以陌生人越来越多。

《新闻联播》播出后,新型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到七月中旬,实验装置再次进行了点火。

毕竟是核电集团负责的项目,他们在核裂变发电站当年拥有丰富的设计和建设经验,这一点上是世界领先的。赵默的lv9智慧也不是万能的,介入的话并不会比他们做的更好。

这种情况,赵默除了在研究团队内宣导大家要注意之外,也在家族群里说了大概的情况,告诫自己这些亲戚们注意防范,最重要的是别出国,万一出了事他管不了。

可控核聚变之所以能够进展这么快,可行性理论的研究解决了是一大因素,LV9智慧“无往而不利”的强大是另外一大因素。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实验都需要赵默参与,他也没那个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他只盯核心问题,大量的实验其实还是交给了那五名院士带队负责。

网络上的热潮,影响到了整个研究团队,但并未影响到赵默。团队中的年轻人,再怎么成熟,对于广大国民的热爱还是很享受、很在意的;而院士们,则因为知道的更多,压力和动力也更大了。院士们不需要对整个可控核聚变的结果负责,上面有赵默顶着,但他们需要对部分负责,谁拖累了后腿,谁基本上就得被谴责成民族罪人了。

与其出了问题之后再来去责怪国家为什么连安保工作都做不到位,不如提前自己做好防备,这样双重保险,岂不是更好?

七月,超导磁体完成了修复和优化,实验装置开启了不断的实验。

这一次,优化后的超导磁体成功把稳态运行时长推向了更高时间,达到了整整半个小时。与此同时,等离子体电流数据也突破到了史无前例的1兆安!而且,这个1兆安还是因为实验人员担心电流过多产生不可预测的风险,所以选择暂停了的数据。而按照赵默的设计,等离子电流强度要达到300万安培以上。

半小时的运行时长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不过在1兆安大的等离子体电流强度面前,这个时长就有些不够看了。

半小时的时长,换算一下是1800秒,的确比1300秒多了将近四分之一,但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差距,不像520秒到1300秒那样跨越了“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