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郭嵩焘游记(下)(1 / 2)
看完了农场,郭嵩焘心情舒畅了许多,这个石锦堂确实有些才能。
这样的俊才,跑去给英女王效力,着实明珠暗投。
以一己之力拓展出这样广大的地盘,手腕能力应该都不缺。
以他之能回国后稍加腾挪,早晚能够位极人臣。
他日大权在握,匡扶社稷,青史留名不更好吗?
他为何不愿意回国报效大清?
难道说这个年轻人在一开始就认定了大清不可救药,是以直接转头开创自己的事业了。
若真是如此的话,这個年轻人可比自己睿智多了,洞察力也深刻的多。
大清啊大清,你究竟何时才能中兴维新?
郭嵩焘这一刻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直接把石锦堂引为知己,顿有惺惺相惜之感。
“郭先生,咱们走吧,去兵工厂看看。”
“嗯,走吧。”
去兵工厂的路上走的是另一条路,路上郭嵩焘对于安海镇的一切都觉得新鲜了。
因此当他看到一群黑人土著被华人监督着清理田间杂草的时候,他不由的叹了口气。
这世道周周转转一直都没有变,永远都是弱肉强食,先进的欺负落后的。
走过了农场,他们逐渐靠近安海水库的拦河大堤处。
蔡绍基请郭嵩焘下车,步行通过大堤。
郭嵩焘自无不可,行走在大堤上还不忘观察水库两边的风景。
“这条河上只有一条堤坝?”
“不是,还有一道在十里之外,那里又单独设立了据点,和这边区分开。”
郭嵩焘点了点头,这些年轻人做事情还是稳妥的,各项事务井井有条。
治下民众都能安居乐业,真是治世之能臣!
不过也与这边人口稀少有关,听说这里也就是十多万平民,而大清四万万人,可比这边难以治理多了。
只要这些年轻人能稳扎稳打,相信他们也能做到举重若轻的一天。
走过大堤之后,他们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了水坝右侧,蔡绍基上前递给守堤的士兵一份手令。
士兵看过手令直接放行,他们一行人很快来到了一处工厂门外。
工厂门头上订着六个鲜红大字:“安海镇兵工厂”,门口依旧有士兵守卫。
蔡绍基继续上前递上手令,然后他们一行人进入了兵工厂内部。
刚一进去就发现兵工厂内各处都是黝黑的,很明显是煤灰过多造成的。
蔡绍基让人叫来了兵工厂的负责人罗宾.特鲁多,然后由他带领着大家去里面参观。
罗宾.特鲁多之前因为在坤甸感染了疟疾,回到西南非洲医治了许久总算保住了性命,康复后他找到石锦堂要求卸任贴身保镖职务。
石锦堂自然应允,问特鲁多的意愿,想要去哪里?
若是回美国,他可以给对方一笔钱。
若是想要留下来,他也可以给对方安排一个养老的地方。
特鲁多思虑一番后决定留下来,让石锦堂帮他安排一个职务。
于是石锦堂就把特鲁多安排到兵工厂来了。
一是专业对口,二是这么久的相处下来,特鲁多的人品和能力都让石锦堂满意。
是以兵工厂交给他,自己也放心。
特鲁多带着大家先去了马蒂尼-亨利步枪和子弹的生产线走了一圈。
让蔡绍基和郭嵩焘两人完整的见识了一遍,钢铁和铜片是怎么变成枪支弹药的。
他们还发现这里的工人全都是华人,每个人工作时都面目沉肃一丝不苟。
郭嵩焘不禁暗叹华人不是笨,只是缺乏师傅带,只要学会了本事,做的一点也不比洋人差。
他们听了特鲁多的介绍得知:工人的熟练度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的很快。
物资充足的情况,兵工厂已经能够做到日产200-300支步枪,子弹3000颗。
若是急需的话,还可以再提升20%的产能。
而特鲁多已经着手,尝试对马蒂尼-亨利步枪做一些升级。
比如子弹这块,他就打算舍弃之前的卷制薄铜弹壳的工序,但具体怎么提高他还在摸索阶段。
英国人传授的“薄铜皮和薄铁皮混卷成型”的技术有缺陷。
实战过程中,这种子弹容易变形、撕裂、受潮。
另外这种弹壳因为卷制不牢的原因,经常会因为枪膛过热,而造成弹壳粘连在枪膛内扯不下来的故障。
进攻过程中,士兵对此束手无策,强行扯掉还会损伤枪管膛线。
特鲁多过往没有积累,也不知道该如何办,是以他向石锦堂打报告想去欧洲同英国工程师谈谈。
谁知石锦堂直接拒绝了他的建议,并回复这种故障暂时无解,必须自行摸索新工艺以期解决。
是以特鲁多还处于自行摸索阶段,目前还没有什么头绪。
看完了步枪以及子弹生产线后,特鲁多带着众人去了兵工厂的一个秘密区域。
蔡绍基发现他们进入了禁区之后,心里有些迟疑。
“特鲁多先生,这里我们进来合适吗?”
特鲁多摆摆手,“没事,让你们看看也是为了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