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9章 登陆舰(上)(1 / 2)

加入书签

1913年,8月。

德班湾内的微风吹拂,海湾内的邮船、渔船整齐排列,港口内人声鼎沸,各类人员集聚在此。

这里的港口建设在南华接收后,有了很大的加强。

之前这边只有一座货港,渔港,名字还是纳塔尔港。

英国人把从欧洲轮船运过来的物资大都在这里卸载,然后经由陆路运去纳塔尔殖民地的中心城市玛堡市(今南非彼得马里茨堡)。

自从南华接收这座港湾后,把名字改成了德班港。

然后纳塔尔行署把这里的印度人都迁走,然后才开始在港湾里建房子,安置移民。

随着大批华人移民到达这里后,造船厂、渔产品加工厂、剑麻加工厂以及罐头食品厂、面粉厂相继开始运营,越来越多的楼房拔地而起。

这边的人气也越来越旺盛,港湾内的造船厂起初主要是造小货船和小渔船同时也做一些船舶维修的工作。

1909年开始,德班港内的船厂突然改了名字。

从之前的“德班造船厂”,改成了“南华第二造船厂”,小造船厂开始原地大变样,升级成了全德式装备的大型造船厂。

之前的业务全都取销了,取而代之的建造万吨船舶。

同南华第一造船厂不同的是,这边的造船厂只建造货船和运油船。

起初两年第二造船厂的生产任务很紧,1911年他们造船厂突然接到了一个订单。

这个订单是军部下的,点名要建造一个大型舰船,要求舰船的实际排水量要超过5000吨。

内部空间要足够大,还要安排乘员的座位。

另外这艘舰船还需要在船头或船尾的位置开口,方便船腹内的物资快速下船装卸。

面对这样的怪异订单,船长负责人田大萌不得不联系军部,询问详细情况。

军部随即就派来了军代表,告知田大萌,这是海军部的一艘试验艇。

主要是用来帮助海军战士,能够在没有码头的地方快速登陆作战用的。

田大萌听完立刻来了精神,他是南华一代,对于南华最为拥护,同时也最想为国家出力。

接着田大萌就拉着军代表了解军部的详细要求,通过沟通,田大萌了解到海军部的意向中的登陆舰需要具备以下优点:

一,装载力大,一次能装四个营2000人的兵力和相应的武器弹药;

二,换乘力强,因为大型船只无论如何也不能直接行驶到岸边,所以只能缩短换乘时间。

这就需要快速而强力的换乘工具,包括更优质的小艇和起重机;

三,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装载力大,就必须得有大排水量,是以超过5000吨,具体多大还需要再研究。

而要满足换乘能力强的要求,就要求额外的登陆快艇。马力必须要大,慢腾腾在海上擎等着被守军收割了。

另外这艘快艇必须能多装人,一次运载2个排,60人的队伍,太少了不能在滩头形成反制火力,容易被守军全歼。

至于防护能力,则是要求登陆舰具有一定的装甲以及防护火力。

田大萌得到详细要求后,立刻找来了船厂的船舶设计员和造船工程师们集中在一起召开技术会议。

开会的时候,田大萌直接把军部的要求分成了两个项目,一个是设计出大型登陆舰船,另一个则是设计登陆滩头的快艇。

大型登陆艇代号“鲲”,至于登陆快艇的代号则是“鲨鱼”。

船厂技术人员,就他们的所知对鲲号船做了许多设想,不是被自己推翻就是被其他人驳倒。

经过图上设计到制作模型,最终他们经过协商确定了“鲲”型船的首艘舰的基准排水量为8000吨,满载排水量为9000吨。

登陆舰全长为144米,全宽为22米,吃水4.2米。

动力装置为:迪赛尔-13型大马力柴油机两台,加上两台天工-13式蒸汽机,最大功率为8500马力。

最大航速为22节,续航距离为7000海里,标准运载兵员为1500名,最多可运载约2200人。

登陆舰上的武器装备包括:75mm舰炮6门、12.7mm机枪4门、水雷等。

登陆舰的装甲50mm,主要用来防护近岸炮艇机枪的袭击,若是被近岸炮艇的鱼雷击中,基本上没有逃脱的可能。

登陆舰的总体结构上看,全舰分为3层:最下层存放登陆艇,中间层为人员居住区,最上层为机库,现阶段主要装载水上飞机。

……

登陆艇的设计,意见复杂,有的设计员强调多装载物资和人员,有的设计员则是强调快速,还有的人想要强调防护能力和反击火力。

众人意见不一,最终他们决定各自设计独立的图纸。

田大萌在看过了登陆艇的设计图后,决定选择快速登陆艇和多装货登陆艇,也就是一大一小两款登陆艇。

放弃防护和反击火力方案,登陆艇是为了避免战士们在海上的滞留时间特地制作的,若是敌军防守严密,为何要和他们硬抗?

换个登陆点不是更聪明的选择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