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攻城会议(上)(1 / 2)
贝尔格莱德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位置,座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
北接多瑙河中游平原即伏伊伏丁那平原,南接老山山脉的延伸舒马迪亚丘陵。
居多瑙河和巴尔干半岛的水陆交通要道,是欧洲和近东的重要联络点,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巴尔干之钥”。
华、塞联军在塞尔维亚境内推进的很快,主要是少部分精锐推进的快,大部队和辎重仍旧在后面。
亚历山大一世摄政王在打破普里什蒂纳(今科索沃首府)封锁时,就主动停下了。
他说是要帮助安排南华后续军需资源,并号召全国人民反抗奥匈帝国的驻军,说白了这家伙是怕死。
不过这位摄政王还是安排了塞军的总参谋长彼得.博约维奇,担任联军中塞军的总指挥,负责协调在行进过程中的繁琐事务。
负责前军指挥的郑通对于这些小事并不在意,他需要的是塞尔维亚人能够配合好他,达成南华的战略目的。
郑通只是前军指挥,这次南华远征军的统帅是曲桑干中将,他本人已经到了萨洛尼卡了。
华塞联军入境塞尔维亚后,推进速度太快,他在后方收拢部队后续很快会过来贝尔格莱德坐镇指挥。
这次之所以让曲桑干出马,是因为他本人的意愿。
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马上就该退休了。
他主动向石委员长提出,想要出战欧洲战场。
石委员长没有阻拦,只是叮嘱这位老将保重好身体,曲桑干点头称是。
……
此次南欧战场南华派出的士兵和人员大都已经到位,眼前的贝尔格莱德并不能挡住南华远征军多久。
之前盘踞在萨拉热窝的石红联部,接到消息就从萨拉热窝动身了。
剩下的城市交由门第内格罗的国王尼古拉一世派人接手了。
这两座城市并不是白送的,石红联把这座城市和拉古萨(今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一起卖给他了,作价20万英镑。
尼古拉一世咬牙接下来这两座城市,同时要求南华给他们留下一些武器。
这些武器也不能白给,薛英雄直接把用不到(缴获的武器火炮),不好带走的武器留给了尼古拉一世。
并同这位国王算了一回账,又花了老国王80万镑。
双方约定在战争结束之前,南华都有权在这门第内哥罗境内停留。
老国王求之不得,毕竟他还要靠南华的威名震慑刚收复的两座城市。
老国王购买的军火,足够他武装三个加强师了,他又开始犯愁从哪招募兵员。
毕竟门第内哥罗这个国家太小了,国民也少,一战爆发前他硬爆了6万士兵。
被奥匈和德国人联手推平后,门第内哥罗男性国民凋零的厉害。
不过国土增加了,让尼古拉暗自高兴了许久。
……
4月18日,石红联带着6万多人轻装赶到了贝尔格莱德城下。
曲桑干在他们之前到了,鉴于贝尔格莱德比较重要,曲司令决定召开一次作战会议为攻下贝尔格莱德后的进攻方向做一个梳理。
是以得到通知的各路军团长都纷纷聚到了一起,召开会议。
……
曲桑干高坐主位,数十个军团长乖坐帐中鸦雀无声。
曲桑干看向石红联、石全安以及薛英雄三人,“石红联军长你来说说你们在萨拉热窝那边的情况吧。”
石红联点头,“是,曲司令。”
“我们在萨拉热窝呆了半年多,那边的情况怎么说呢,有些别扭。
在我看来,奥匈帝国存在四个致命弱点:
1、国内族群繁多,各自为政,内耗严重。
2、军备落后,观念陈旧。
3、上层和底层隔离严重。
4、士兵战斗意志分化严重。
第一点是说,奥匈帝国境内有好几个民族,捷克人、匈牙利人、克罗地亚人、日耳曼人、波黑人等等,他们各个民族互不兼容,各自为政,内耗严重。
战斗中的军令传达,往往需要主官通晓好几种语言,不然就无法做到上情下达。
沟通不畅,自然无法保证军队战斗力。
第二点,我通过观察缴获的奥匈装备,发现他们还在使用青铜炮,就这样的青铜炮,也不能满足一线部队的需要。
另外奥匈帝国的士兵见到我们扔出烟雾弹和闪光弹后居然不知道躲避,同时他们对于我们的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根本没有概念。
他们以为的打完了一枪就要拉栓装弹,殊不知我们经常利用这样的陈旧认知,收割奥匈帝国的士兵。
还有一次我们的士兵使用喷火器,他们居然傻乎乎看着我们的士兵喷出巨型火焰,才知道这东西的杀伤力如此巨大。
第三点则是奥匈帝国的上层同底层的生活差距巨大,我们在萨拉热窝那边,只是一个十多万人的小城,首富的日子过的十分奢华,就连我们看了都觉得惊讶。
但是他们底层的平民日子过的十分清贫,和我们之前在清国的日子差不多。
我们的士兵驻扎在那边时,经常有当地女性偷偷跑到军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