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四十二章 小名声(1 / 2)

加入书签

去西流的客车原本是后天下午出发,但在县城里商贩的要求下,提前一天跑了一趟西流。

在县城上了三十多人,在清河镇上了十几个人,一凑合又小五十人。

可以说,叶波他们的客车已经被崖城这些生意人认可,走上了正轨。

现在农村的规模还没起来,客源主要是县城和清河镇这两个地方。

等农村的客源也起来,一台客车根本就不够用。

这一带的公社,摸虎岭,草云山,雾岛,青石岭,以及西北边的城山公社。

在加上到县城中间顺路还经过的三个公社,这也能划拉出不少人。

随着渔价的节节上涨,下海捕鱼的人是越来越多。

别说海里,就是捕淡水鱼的人也如过江之鲫。

渔网迎来了畅销的时刻,大队织网厂迎来了属于他们的红火。

今年一春天,织网厂实现了三十万元的利润,按照这个节奏,今年织网厂盈利百万不敢说,七八十万是没有问题。

曹贺明志得意满,像大牌鸡屎一样坐在...木头椅子上。

这个有点不像话了,就算不弄个老板椅,起码椅子上也垫个皮垫什么的。

“鬼扯!这大夏天的你让我往椅子上垫皮垫?”

“您老人家不是长痔疮了吗,皮垫对痔疮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滚蛋!你才长痔疮呢!说!又要干啥?”

“啥也不干!真的啥也不干!不过也有点事儿,这学校可马上要放暑假了,您可是答应过我今年暑假给学校安装暖气的,说话可不能不算数。”

“这事儿呀!学校安装个暖气得多少钱?”

“连锅炉算在内,怎么也得一万多块钱,再少了就是糊弄事儿了。”

学校五个班级,加上办公室,教务处什么的,全部划拉一起九间房,五百多平的面积,安装暖气加锅炉怎么也得个大几千。

还得单独建一个锅炉房,肯定不能和教室挨在一起,这就得一万块钱。

还未必够。

“一万块钱呀!没问题,答应过的事情当然算数。”

“握草!曹书记怎么感觉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织网厂今年弄着了呗?”

“效益还不错。”

“不错就好!这我就放心了,那等学生一放假,我就把人给你找来,我可是马上就准备进煤了,怎么也得有个地方放煤吧。”

“你怎么老夏天买煤?俗话说:有钱不买半年闲。”

“现在买煤不是便宜吗,今年的煤弄不好还要涨价,十吨煤就能省几十元,几十吨煤就省一二百元,不是钱呀!”

曹贺明的嘴差点就撇到后脑勺去了。

“别人特么拿一百二百当钱花,你白大老板就别丢人了好不?”

“我干啥丢人?勤俭节约是根本,这是人民的美德。”

“特么的,这真的愈抠就愈有钱,愈有钱就愈抠,这话谁说的?”

白峰可没时间和他讨论这话是谁说的,爱谁谁!

“别走!你那养猪场办得怎么样?”看白峰又要走,曹贺明叫住了他。

“还可以,下了一百六十六个猪崽子,这些猪崽子如果养到年底的话,能卖个两三万块钱吧。”

“对了!等来年开春的时候,给我留俩猪崽子,我养个过年猪。”

“一个养到过年都三四百斤,你还养俩?”

“能长那么大吗?”

“能不能到四百我不敢保证,三百五六轻飘的。”

“那养一个得了。”

大队其它干部一听,也纷纷要求给他们留一个。

这都是小事儿。

“小白!我看了,这年头想挣钱还是得办企业,你说大队再办个什么小企业好?”

“还办企业?这还办上瘾了,这样吧,大队办个鱼粉厂吧,正好我们还有套小设备,也是加工鱼粉喂猪的,也转给你们,我们自己就不加工了。”

“鱼粉厂?这玩意儿能有搞头吗?”

“肯定有,将来养猪的越来越多,鱼粉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将来大队若是有可能再办个饲料厂,这鱼粉就是不可或缺的成分。”

“现在办能有销路吗?”

“我们养猪场就可以用老了,如果附近再有其他的养猪场,销路就不成问题了。”

“好!我们研究一下。”

白峰以为大队会研究几天,谁想上午说完,下午曹贺明和刘明利就来到了养猪场来看白峰买的那套鱼粉加工设备。

“才这么点呀?”

“我们就这么百八十头猪,就是自己用的,要那么大干什么?就这我们好几天才加工一次鱼粉,嫌小你们还可以再买套大的。”

大队要干鱼粉厂,还需要上一套编织袋制作和灌装设备。

其实编织袋生产也是一条路,现在编织袋还不普及,再过几年,编织袋可是哪里都需要的。

白峰就把这个也告诉了曹贺明,反正他自己也不干。

“做编织袋也能赚钱?”

“谁家还不需要几十条袋子装乱七八糟的,麻袋编织慢成本高,它和编织袋比没有啥优势,早晚是会被淘汰的,你听我的保险没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