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9章 “孽缘”(1 / 2)

加入书签

这两千多人的到来,成为京城的热门话题,许多人在猜测陛下会如何对待这些人,有人觉得这些人不一定全是大靖的,万一有别国的探子呢,必须严格核查或者全部驱逐出境。

有那懂行的则觉得,灵谷很神秘,不定教了什么不为外人所知的本事,肯定要为国家效力才不浪费。

更有自信者觉得再厉害能比陛下还厉害?陛下可是真龙天子,又爱民如子,文武双全,外敌至今没能踏入国家一步,定然能做最好的决策。

任何魑魅魍魉都逃不过陛下的法眼。

这类人占大多数,这几年风雨飘摇的日子里,陛下天恩浩荡,救灾抗敌,杀贪官,杀黑心的商人和世家,剿匪,施粥分地,给遭灾多的难民分银子分粮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敬业爱民的皇帝,在百姓心中份量很重。

更别说马蹄铁马鞍的出现给了胡庭沉重的一击,以往无往不利的骑兵队遭到了重创。

土豆还有番茄辣椒等的出现让大家多出来了一种选择,更加丰富了餐桌。

可以说,因为皇帝的强硬和不放弃,底层老百姓对于皇帝有了很大的改观,至于天灾初期的不作为,皇帝查清楚原因后昭告天下,并把那个公主除名,列为国贼。

百姓很好哄的,皇上已经把自己亲生女儿都定罪了,难道还不够吗?

这天,皇帝通知所有大臣上朝商议,当然不包括楚倾洛,不过明天是三皇子休沐的日子,三人决定带着双胞胎去王师爷家里拜访。

到时候大嘴巴三皇子肯定忍不住把什么事情都给说出来。

不过一街之隔的姜家和刘御史家里就不好受了,刘御史参乐安县主被大理寺判定为诬告,所以陛下让他回家歇着,姜家则是被查出来囤了大量粮食,皇帝对姜家很失望,所以革了姜老太爷的职,并把粮食全抄走了。

皇上恼了姜家和刘家,什么意思,姜家就和刘家隔一家,没有发现姜家恶意囤粮,却发现隔了一条街的乐安县主家正常卖粮食是恶意囤粮涨价发国难财?

把皇帝当傻子玩呢?所以这次的大朝会自然没有让他们来。

姜老太爷急的在书房团团转,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可能会在吏部侍郎这个位置致仕,可是没想过会被罢官,若是这样离开官场,可不光荣。

大儿心向外家,二儿的路还没有铺好,以后姜家可怎么办?

难道就这么没落吗?他不甘心!

这辈子没有人比他更幸运,科举制在他出生前刚好完善好,世家做了让步,不再紧紧把控着知识,举孝廉制完全废弃。

朝廷重用寒门学子,正好他考上探花,从一介农家子走入朝堂,而这时他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郡主的青睐,迎娶郡主让姜家跃入贵族的行列。

恰在此时,先皇驾崩,陛下登基,他因着农家出身和皇家女婿的身份被皇上赏识,抱着皇上的大腿平步青云。

只是和沈老头终究意见不合反目成仇,想到沈尚书,姜老太爷的头就疼,万万没有想到他和乐安县主有关系。

本以为让孙子小小教训一下乐安县主出口气就可以了,没想到孙子查到两家有关系就直接行动了,他紧跟其后让刘御史参乐安县主一本……

这样想着姜老太爷很后悔自己的冲动。

这段时间跑遍了关系想去陛下面前表忠心,都被顶头上司沈尚书给挡了下来。

两人的孽缘要从陛下重用两人开始说起,当初陛下透露出铲除世家的意思,沈尚书表示必须快刀斩乱麻,不然就不容易了,他却觉得不如一步步蚕食世家的势力。

到今天来看,陛下虽然步步为营,一点点的打压世家,到如今拔除世家,看似接纳了自己的建议,其实陛下心里更钟意沈尚书的建议,可能后悔过没听沈尚书的,不然自己就不会被沈尚书压一头了。

这就是两人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针锋相对的原因吧,根本原因就是理念不合。

哎,当初怎么就没有察觉陛下的心思呢,姜老太爷无数次悔不当初。

“来人,去让老夫人到王府跪求王爷王妃原谅,什么时候我官复原职,什么时候让她回来。”姜老太爷最后想了这么个主意。

姜府老管家听到这话苦着脸去通知老夫人,唉!又该被骂了。

?

县主府这边,因为想去看看王家的十来个孩子,肯定要带礼物,这个礼物呢,楚倾洛想了想给小秋写了个绿豆糕的方子,明天给王家带四盒绿豆糕和四盒驴打滚吧。

下午的时候,楚倾洛在书房边看花本边吃瓜子,石榴手巧,不一会儿就剥了一盘,伸出小手抓了一把塞嘴里,楚倾洛感觉有点渴,“石榴,去给我端一杯冰饮。”

石榴连连摇头,轻声劝道:“主子,大夫说您体寒不能喝冰饮。”

“哎!这么热的天不能吃冰,人生还有什么盼头?”楚倾洛侧头躺在书桌上,桌子冰冰凉凉的很舒服。

“真的不能吗?”

石榴严肃道:“真的不能。”

楚倾洛也不强求,大姨妈谁疼谁知道,就道:“那行吧,给我倒杯凉水。”

“哎!”

石榴倒了一杯温水来,楚倾洛无奈只能喝温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