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九十二章 纠缠(2 / 3)

加入书签

就如罗洛浑所言,此时的大西军已经全部依城列阵,若能趁此时机将其击溃,必定能一鼓作气直接杀入城中。

只是...........

心念转动之间,豪格不由将目光投向了那道明黄身影,而在一番思量权衡之后,他却一反常态否决了罗洛浑的提议。

“先不说那个,万事以拿住明皇为重。”

他想得明白,对大清而言,明皇的死活并不重要,只要能让大明的皇位再次空悬,那么这个将才缓过劲来的老大帝国势必会再次因皇位之争而陷入内斗之中。

可这对他豪格又有什么好处?

大明陷入内斗,谁都能从其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届时不单多尔衮一系的人马能够再次从两淮出兵,便连大明内部也可能出现一个个军头。

此等情形之下,已然大战数月的豪格所部不光不能在第一时间将利益最大化,还有可能为旁人做了嫁衣。

与之相比,若能生擒明皇................

心念及此,豪格便将手高高抬了起来,待他再次放下便有数座小阵紧随两旗护军而出。

事情到了这里,好端端的换俘却有演化为一番大战的趋势,可当在场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放到两军之间时,位处“大西”军阵之后的朱慈烺却对这番变化显得毫不关心。

“陛下!他们打起来了!”

“哦。”

随着胡一青略有些兴奋的话语声传来,朱慈烺仅只是抬头往两军之间看了一眼便又在心中琢磨了起来,显然对换俘这档子事并不上心。

这场换俘对刘文秀很重,因为他要尝试救出自己的义父。

这场换俘对豪格也很重要,因为他要让大明再次陷入去年的那种状态。

可对于朱慈烺而言,这场换俘的最大意义也就是牵制清军,莫让豪格缩回关中而已,至于换俘的最终结果却不在他考量范围之内。

归到根里,所谓大西只余了一具空壳,哪怕张献忠能如过去一般逃出生天,但再想重整旗鼓却是千难万难。

这倒不是说张献忠在做了两年的大西皇帝之后便没了往日的能力,实在是当下的大明已然没了流寇生存的土壤。

所谓时也运也。

张献忠、李自成之所以屡次被官军剿灭,可兜兜转转之后却又能以极快速度拢起一大批人马。

这里面固然有明军各自为战、养寇自重的原因,但论到更深层次,却得将毛病看在土地兼并和横征暴敛上。

因着土地兼并,海量的百姓沦为了赤贫的无产者;因着横征暴敛,这些无产者连苟延残喘都无法做到。

而当有人奋起反抗之时,这些没了活路的百姓立时便会如遇到了烈焰的火药一般,将任何一个胆敢压制的事物炸个粉碎。

可现在...........

火药已经耗尽了。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乱,大明多半省份已少了半数户口,似川中这些地方甚至都可称得十室九空。

没了人便没了兵源,没了人便没了钱粮。

这等情况之下似清军这种走了精锐化路线的势力自还能坚持坚持,可如张献忠、李自成这种改不了流寇作风的也仅只有败亡一路可走了。

说的直白一些,早几年的农民军败了也就败了,只要他们能脱出包围圈,不消一两个月的功夫便能用裹挟等方式再组起一支人马。

而到了现在要是没有稳定的地盘支持,动辄千万人的队伍便连活下去都难,更遑论纵横南北了。

对此,朱慈烺有着清晰的认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认知他才对此番换俘毫不在意。

“陛下,刘文秀出去了。”

“哦?”

胡一青的声音再次传来,朱慈烺终没有似先前一般漠不关心,待他放眼望去便见刘文秀已领着数十骑杀向了两军之间。

“你觉得他能不能救回张献忠?”

“我看玄。”

“怎么说?”

“陛下请看,鞑子那边的主力虽还离得颇远,但刘文秀拢共也就百十来人而已,若是他们被负责押送的鞑子缠住,那定会落在重围之中,届时不单张献忠,恐怕连刘文秀也得陷进去。”

“嗯,有道理。”

胡一青到底是员出色的战将,对战场局面的判断自然能抓住要害。

莫看此时于广元城外列阵的近万士卒都是一身大西士兵的打扮,可这些人却全都是由宿卫中后两军假扮,真正归其麾下的也就那么一二百人而已。

想要凭着这么点人便从鞑子手中抢回张献忠............实在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陛下,要不就让两位将军直接出击吧。”

“哦?为何?”

“陛下,恕末将直言,那刘文秀虽妄图以诈降之计对您不利,但其忠勇却也算是颇为罕见,若此番咱们能助其脱困,那么依末将想来,不论能不能救回张献忠都能使其诚心归我大明。”

胡一青话音落下,朱慈烺却不由深深看了他一眼。

他能理解平素里甚少发表意见的胡一青为何会一番常态再这等事情上发表意见。

说白了,似刘文秀这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