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章 沈家当年(1 / 2)

加入书签

沈云云想到自己一路出为,还是开春天气暖和的时侯,也是遭了罪,吃不好睡不好不说,有里遇一下雨路不好走,错过了驿站,只能就近借宿在农家。

"我也很喜欢跟沈姐姐聊天,总是能听到之前不听过的新鲜事。只是最近家里在建房,一直太忙。等我家新房子建好,到时请沈姐姐到我家玩。"

文央真的是很喜欢跟沈云云聊天,让她对现在南宋生活和现状有了更多的了解,都是之前刘掌柜和徐叔他们都不知道。

"你家房子建得这么快?一个多月就能建好?"

沈云云很吃惊,怎么以前家里建个院子,没有个半年都建不起来,能赶到她回去前建好吗?

"我家建的就是普通农家院子,不像沈府这样精致园林。只要人手材料足,一个月就能建得差不多。"

文央理解沈云云的吃惊。

"那说好了,你家新房子建好一定要叫我哟!"

"肯定请你,到时你还可以到我家,看我家养的兔子。"

几人在花园里聊天的时候,其实大部份是文央和沈云云在聊,文竹在边上静静的坐着听。

老夫人居住院子,刘子于和一个妇人正扶着老夫人,往堂屋里行去。

"子于今天不用急着回书院,休息好明天在回?"

"姑奶奶,我跟书院请了两天假,明天下午回去就好,刚巧明天上午在城里书斋去买些书本。"

"还要感谢小姑一直以来对子于的照看,上次子于回家都跟我和娘说了。"

"你那婆婆还是那么要强,至于叫我声姑奶奶,怎么也得算我半个孙子吧?你说我们老了,见一次面那是少一次,本来这次叫到来丰城,我们两姑嫂也能借我生辰聚聚。

没曾想她还真不愿登我门,看来还是在气我啊!我这要不了两月,也得走啦!只是这一去这辈子还能不能见面。"

沈老夫人边说边感叹,脸上的喜气也少两分。

"婆婆自不是生小姑气,只是....只是....."

妇人弱弱的说着,这些都是前辈上几代的恩愿,好像她怎么说都有些不对。

"青青你不必多说,我自是知道,子于是个懂事有出息的,听学堂里夫子很看好他,你们无论如何也要让他读出来。

有什么难事就直接跟我说,趁我这两月还在看看能不能帮上忙。不然回京后太远,真有急事等我知道,可能也没什么用了。"

沈老夫人再次说了自己的顾虑,想当初娘家发生那么大的事,就是因为隔得太远,变数太大,等自己知道,一切也无力回天。

所以现在娘家人丁单薄,男丁只有子于一个侄子。反而沈家因为当时沈老爷押注对了,越发起势。

"小姑不必自责,一切都是命。当时你们都京城,要怪就怪那些黑了心肝的坏人,要不是那些人设套,子于她爹也不至于把几个铺子和房产输了精光,公公给气得病过去。

现在子于能一直读书,也多亏了小姑帮忙。"

于青青本来也是照县于家米铺老板的女儿,嫁到当时在照县有着三个铺子,两个庄子的刘家。当时在大家看来是高嫁,因为刘家最小的女儿嫁给了丰县沈家。沈刘两家老人是生意场伙伴,是订的娃娃亲。

本来两家当初,沈家只比刘家稍好一些。后来沈家当家人,就是小姑的公公,看儿子读书不成事,便大力培养两个孙子,一个做生意,一个读书。

最后沈家二爷直接在上京当了官,沈家的生意在沈家大爷操作下越做越大。

而刘家则因为自己丈夫,中了别人奸计,沾染上了赌博,一年时间竟把家里给败得一干二净。

公公气得当场发病,没多久便去世,丈夫也因为这事,天天喝酒,一次晚上太晚摔在水沟里,等第二天发现时人已经没了。

留下她和婆婆,还有一双儿女,那时子于才五岁,还是不知事年纪,女儿九岁。

后来要不是小姑回来,自己一家都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活下来,只是小姑回来时已经是一年后。这么些年来,真的是多亏了小姑。

于青青每每想到,自己人家饿得头晕眼花,去娘家借粮食时,嫂子话里话外的挤兑。周边人当病毒,生怕沾染上自家的样子,眼睛红通通。

今天是小姑生辰的好日子,可不能失态,努力的把思绪平息下来。

"好在子于是个孝顺有出息的,去年已经取了童生试,以后考上举人,也算熬出头。"

"小姑说的的,子于以后一定要多孝顺你姑奶奶。"

"娘,我省得!!"

一边听着两个聊天的刘子于,脸色认真的应了下来。

"小姑,说到子于,侄媳到是有个事想请求你帮看看,他今年也已经十六,之前担心他考试分心,还有就是我们在照县也没遇到合适人家。

到现在一直没有说亲,眼看着年岁也不小,能不能帮看看丰城这边有没有合适人家。先把他亲事定下来,也去了我和他奶一块心病。"

三人分宾客坐的厅堂椅子上,于青青说完有点忐忑的看着沈老夫人。本来她们是准备等刘子于考上秀才后再说亲。

可是刚都听说小姑还有两月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