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宏文一篇有何难、立意先贤、圣人之言(1 / 2)
这次乡试的考题出自《论语》,是《卫灵公》中的一句。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这一句字面上的意思是说: 有志向、有操守、懂得道理的人,不会为了自己的生存去做违反仁义的事,反而会为了仁义而牺牲自己的性命。 所以对于沈渊来说,他刚刚率领孤军杀向反贼,数日之间平叛江南,因此以这句话中的道理而言,没有人比他了解得更清楚。 当然满场的学生,也没人比他践行得更透彻! 因此沈渊见到这个考题时才会觉得,这个考题简直就是冥冥中命运的安排。 和前几次应试一样,沈渊一如既往并没有急着落笔,而是慢慢的让自己平静下来。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自己杀出扬州是为了什么? 他是为了红枪军哨卡上,那一筐筐从百姓身上搜出来的馒头和大饼,那是逃难百姓用来活命的粮食。 他是为了被反贼军队一个个抢掠烧毁的村庄,那成片被屠杀的百姓。 他不能容忍那些反贼继续荼毒江南,甚至也不愿让官军姗姗来迟,在和反贼作战的过程中把江南给祸害得更严重。 自古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那场大战百姓会流离失所,被屠杀和被饿死的将是不计其数。而他在营救老师的途中看过了那一场场无比惨烈景象之后,他绝不允许那样的情况再继续下去! “那是我的初心,我这一念之间,却是暗合圣人大道!” 沈渊拿过草稿纸,慢慢的把墨汁磨满了砚池,然后将毛笔蘸满……在这一刻,他忽然停顿了一下。 …… 在这考场上有人想着出人头地,有人想着一鸣惊人,有人想着万万不可辜负自己的家人。 更有人琢磨着。一旦自己要是中了举人,就可以将那些昔日轻视自己的人一个个痛快之极地打脸。 他们的心思放在下了重注的赌局上,或是搜索枯肠想着自己对这句圣人之言的体悟。 他们有的拼命搜寻着辞藻,想要说清楚自己即将阐述的道理。有的甚至在心中描摹那些考官在阅卷时,看到自己这篇时文上某些句子时的想法…… 而此刻的沈渊,心中却出现了一个人的形象,正是圣人孔子! 那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那位对于理想执著追求,虽百折而不悔的先贤。 他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他虽拥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雄! 那个一心求索从未停止的赤子,那个踏实而率真、影响了后世数千年的伟人! 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如果是他此刻就在这里,就在眼前呢? 如果有一个名为沈渊的后辈小子,正在向他诚心问道。 那他此刻应该说些什么,应该怎样解释这句话? …… 笔尖忽然落下,在纸上出现了一列文字。在沈渊的耳边,好像响起了孔子低沉厚重的话语声: “圣人于心之有主者,而决其心德之能全焉……” “未破题前,文章由我。既破题后,我由文章!” 这一句破题写出来,霎时在沈渊的心间犹如泉涌一般,便涌出了无数字句。 一句破题之后,他随即便将承题写在了稿纸上: “夫志士仁人皆有心定主而不惑于私者也。以是人而当死生之际,吾惟见其求无惭于心焉耳,而于吾身何恤乎?此夫子为天下之无志而不仁者慨也,故言此以示之。” 在这一刻沈渊已经浑然忘我,他以先贤立意,以圣人之言,接连破题、承题、起讲、入题! 这篇文章立刻以飞快的速度,就这样被他流畅无比地写了下来。 …… 在沈渊的破题中,他一句话就阐述了“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实际上是出自志士仁人的心里。 同时在破题中,他又交代了所谓仁人志士,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的原因。 所谓“无惭于心”“吾身何恤”,就是对这篇题目的最好注解。 在这之后他还在承题中以圣人之言,说出了孔圣人为何要写下这样一句话。 开篇宏大,立意精准,下面的内容自然是喷薄而出! …… 等沈渊洋洋洒洒地写完了这篇八股,然后又看试卷上的律诗题……这对于他来说也是易如反掌。 飞快的将律诗写完,这时沈渊才回过头去换过了脑筋,重新审视自己这篇时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