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一十九章 林场削片队(1 / 4)

加入书签

郑先勇一听盛希平这话,顿时眼前一亮,“我就说你小子有眼光吧,果然不假。

这些事儿,你没跟你丈人提起么?我觉得不光咱场,这个可以在全局推广嘛。”

目前不光是各个林场,其实全局都面临着工人超员,林地面积减少的境况。

如何开源节流,增加工作岗位,已经成了让领导非常头疼的问题。

盛希平挠挠头,“叔,这事儿我还没跟丈人提呢。

关键是吧,现在啥都没影儿,我这空口白话的就提这些,就算我丈人信我,旁人不信啊。

我寻思着,咱前川林场一直都是先进单位,这件事上咱能不能走在前面当個榜样。

要是效果好的话,再往全局推广也行啊。”

周明远刚当上局长,这时候还是以稳妥为主,不宜大刀阔斧的改革。

否则就会像之前那个冯宝升一样,弄得天怒人怨,不得人心。

但是郑先勇不一样,他在前川林场这些年了,始终没能拿出什么亮眼的成绩来。

要是一直这么中规中矩默默无闻,只怕是这个书记的位置不一定能保得住。

所以,盛希平才给郑先勇出主意,要是前川林场这边真的办成了,那郑先勇就有了成绩,局里也可以吸取经验推广,一举两得。

郑先勇一琢磨,觉得盛希平说的在理,目前林场还有不少待业青年,将来都不知道怎么安排。

要是木材加工、遗弃材综合利用这一块可以做起来,也能减轻林场的负担。

“行,这事儿容我仔细考虑考虑,具体怎么做,还得开会讨论。”

郑先勇点点头,收下了盛希平递过来的文件。

盛希平就是给个建议,领导怎么商议,是否采纳他的意见,这些他都没权利干涉。

反正他是全民工人,领着工资,另外还有副业,手里也攒下了不少钱,不愁过日子。

过两年看一看倒腾点儿什么买卖,多攒些钱,即便将来林业局不景气,也耽误不了他生活。

郑先勇是个干实事儿的人,只是少了些眼界和闯劲儿。

这也是他之前一直在场长位置上,提拔不上去的一个原因。

不过这次有盛希平提供主意,郑先勇考虑了一天,又把林场的领导班子都叫一起开了会。

大家伙儿商议之下,都觉得盛希平所说的可行。

就这样,郑先勇往局里打了报告,希望局里能拨给前川林场一台削片机。

眼下,这个是来钱最快的办法,其他的要找到客户才行。

这个JL-605型自行式枝丫削片机,实际上是松江河林业局与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协作研究出来的,当初周明远还参与了研究呢。

七八年六月的时候,省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代表等三十五个单位,在松江河林业局开了相关的鉴定会。

鉴定结论,试制是成功的。省里于去年,投资了五十多万元,生产了十三台。

前阵子,机器刚刚生产完成,还未投入使用。

前川林场在这个时候打了报告上去,正是时机,局里也想知道,这个机器真正投入使用的效果如何。

于是,局里直接批给了前川林场一台削片机。

这削片机送来后,由盛连成和盛希平爷俩带队进行适当改动。

将集材拖拉机后面的搭载板卸掉,安装上一个大斗子,大斗子里头安上削片机,接上一个进料口。

林场大集体工人成立一个削片队,配备两道油锯,两台集材拖拉机。

削片队将拖拉机开进林子里,遇到遗弃材和枝丫材,尽可能的保留可用材。

比如说径级在八到十工分,长度可达三米三左右的硬木,可以用作车立柱。再细一些的,可以当做海带橛子等等。

这种用油锯下料,装到拖拉机上,运回林场。

其余的杨木、椴木等软木,则是不论径级大小,一律截成段儿,塞到进料口里面。

通过削片机工作,粉碎的木片儿就可以通过出料口扬到车斗里。

之后,工人用大板锨和麻袋,将粉碎的木片装起来。

等着堆集到一定数量时,用拖拉机拖拽到小火车道附近,再由台车运到松江河造纸厂,按一袋多少钱结算。

局里研究的削片机有了用武之地,林子里那些原本只能当烧柴的枝丫材,也能变废为宝,换成钱。

削片队有了收入,林场也多了一份营收。

大家伙儿都说,这要是早点儿想出这个法子,冬天采伐时,前面伐木后面跟着清理,不知道要省多少心呢。

盛希平一直忙活着削片队的事情,木材公司那边儿,他就一直没理会。

就在周明远给盛希平打电话后半个月左右,盛希平接到了侯明亮的电话。

“叔,我和我爸都到松江河了,我们要坐什么车,才能到林场呢?我爸说,要去看望一下你的家人。”

“不用不用,这样吧,我去找你们。你们还住在站前旅社呗?那我这就过去。”

前川林场交通不方便,盛希平担心那爷俩人生地不熟走错了地方,所以赶忙说,他下去找侯亚双爷俩。

挂了电话,盛希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