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大家齐动手,冬日捕鱼行动启动了(1 / 2)
沈钰见他们过来,饼子也不吃了,放下碗筷忙问道:“王郎君,我向你打听一下,郎君们谁会捕鱼?”
“若是不用驾船撒网,还有什么法子能在冬日的运河边抓到鱼?”
王大壮见问这个,还没来得及回话。
旁边跟他一起过来的一个小个子却抢着道:“沈姑娘,我们几个村子都不在河边,只会种庄稼。”
“不过我知道咱们这批应役的人里,有一个会捕鱼的。”
“你等着,我把叫他过来。”
说着,也不待沈钰答话,就一阵风似的跑了。
王大壮不解地道:“沈姑娘怎么想起问这个,现在天气冷了,水边都有了冰碴了。”
“若此时再刮上场北风,河边就要结冰了。”
沈钰就把今日兔皮售卖后想到的事说了说。
王大壮惊喜地道:“姑娘不愧是开食店的,和我们庄稼人的想法就是不一样。”
“我们平日里偶尔抓到野兔逮到鸟,顶多想着自家今日的饭菜里能添道肉菜,姑娘却想着以此换银钱。”
沈钰笑道:“我是想着,若能在运河边顺道捕些鱼,岂不是比你们每日砍柴换得银钱还多些吗,所以想问问有没有什么法子。”
两人正说着,那小个子就领了一个敦实汉子过来。
后面还跟着好几个因为好奇,想听听是怎么回事的人。
小个子向沈钰介绍道:“这是于三郎,他和我还有王大壮都是一个村子的。”
“不过他外祖父的村子就在上游的运河边。”
“他小时候经常跟着外祖父去打鱼,关于怎么捕鱼,我们这群人里他最懂了。”
那被唤做于三郎的汉子,向沈钰行了个礼道:“听说姑娘想问问捕鱼的事?”
“我外祖父姓柳,村里人送外号‘柳满筐’,姑娘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就是?”
“柳满筐?”沈钰不解地重复一句。
于三郎呲牙一笑,有些得意地解释道:“外祖父每次去河边捕鱼,从来没有空筐回来过,总能捕到满筐的鱼,是以得了这么个名头。”
沈钰点头赞道:“这名头可真有意思,可见他老人家捕鱼很有经验了。”
说着就转回正题,问他如何能在运河边不驾船撒网,也能捕到鱼。
于三郎想了想道:“外祖父教过我,可以在河边下地笼。”
“那是一种特制的苇条笼子,笼口小肚子大,里面还有个活动的卡口,鱼儿钻进去,就出不来。”
于三郎说着,挠了挠头皮,有些为难地道:“就是冬日里鱼儿都是在河底的,轻易不肯浮上来。”
“要下地笼,就要往河的深处一些才行呢,恐怕也得驾船。”
王大壮在旁出主意道:“这个好办,只要有长些的绳索,地笼里加块石头,就能扔出好远。”
“更何况运河和普通的河流不一样,下了堤岸不远,河水就很深了。”
沈钰虽不懂,但听着似乎可行,就点点头笑问道:“那这地笼要去哪里买呢?”
于三郎笑着道:“这东西哪有卖的,都是自家闲着无事编出来的。”
“除了捕鱼为生的,谁也用不到它不是。”
“更何况用上一段时日就坏了,还要重新编。”
沈钰听了有些失望,却听于三郎接着道:“不过这玩艺儿好编的很,姑娘若是想要,我回去给你编上两个就是。”
“我家现成的苇条还有一些,大半个时辰就能编上两个,往年外祖父都是现用现编的,我就跟着学会了。”
王大壮忙道:“那赶情好,于三郎,要不你今晚就辛苦一下,给咱们编上几个地笼。”
“沈姑娘说若能捕到鱼,也能换些银钱,比砍柴所得还多些,咱们的伙食说不定还能更好些。”
于三郎听说伙食能更好些,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脱口而出道:“沈姑娘,王大壮说的是真的吗?”
他刚吃了整碗的荤菜,这会子还在回味之中呢,一听说以后还能有肉菜吃,一下子来了干劲。
得到沈钰肯定的答复后,他爽快地道:“没问题,我今儿个晚上回去就给姑娘编上两个大地笼,明早带过来。”
“要是真能捕到鱼,我就再给编上几个。”
王大壮在旁赶紧道:“我家也有一些编筐余下的苇条,要不晚上我给你送家去,跟着学着编,两人编也快些。”
旁边的小个子也积极地道:“我也能帮忙。”
捕鱼地笼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到了第二日一早,沈钰刚来到工地,就见到值守房前的柴堆旁,摆着两个两尺多高小口大肚的苇条笼子,入口处很巧妙地做了卡口。
沈钰用手按了按,看着轻巧,却还挺结实的样子,能用上一段时日。
众人见沈钰来了,王大壮就带着于三郎向衙差告了假跑了过来,问沈钰这地笼如何。
沈钰笑道:“这下可问倒我了,我只会做鱼,可不会抓鱼。”
“咱们去找些绳子,笼里加块石头扔下去试试才知道啊。”
于三郎脸上掠过一丝惊讶,看沈钰确实不懂,只得硬着头皮道:“告姑娘知道,这地笼不能就这样空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