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7章 荀攸设计破公孙(2 / 3)

加入书签

,出兵两万,诈成五万,大张旗鼓去攻扬州。”

“使君却提前秘密派人去见车骑将军,告知对方出兵乃是无奈之举,并且暗中订立盟约,如此既不违背朝廷诏令,又可以不结怨于车骑将军,岂非两全其美之策?”

“吾料定袁本初必不会给徐州调拨钱粮,彼时使君可以徐州粮尽为由,引兵撤退,亦不会落人话柄。”

刘备闻言大喜,当即紧握诸葛瑾双手,道:“子瑜可愿为我出使荆州?”

诸葛瑾道:“愿为使君效犬马之劳!”

刘备因为得到了诸葛瑾这样的大才而欣喜,可惜诸葛瑾终究不是诸葛亮,而且尚未达到其本人历史上的那种高度。

诸葛瑾的谋划,虽然能为刘备解决一时危机,并且给他指明方向,找到周琦这样一个靠山。

只不过,这种谋划终究只能让刘备困守徐州,成为其余强大诸侯之间博弈的棋子。

若是成年的诸葛亮为刘备谋划,恐怕就会是另一番结局了。

只可惜,诸葛亮终究还是太小,等到对方真正长到足以独当一面的程度以后,天下局势又会变成怎样?

且不论刘备一面大张旗鼓兴兵攻打扬州,一面暗中派遣诸葛瑾出使荆州。

与此同时,袁术在权衡利弊,看到刘备出兵攻打周琦,自己的后顾之忧曹操也开始进兵关中以后,当即不再犹豫,直接尽起豫州兵马前去攻打江夏郡。

袁术之所以不打襄阳,是因为知道襄阳不好打。

冀州,邺城,大将军府。

眼看袁术、曹操、刘备都按照荀攸所预料的那般行事,袁绍不由越加重重荀攸,道:“孤欲北伐,往征公孙瓒,一统河北,可否?”

荀攸拜服道:“大将军果乃睿智君主,与攸所想不谋而合!”

袁绍闻言,不由面露得色,一脸傲娇的捋了捋胡须。

看到袁绍心情甚好,荀攸继续说道:“大将军欲征公孙瓒,必要先调拨兵马、钱粮,前后至少耗费月余。吾有一策,可在大将军调拨钱粮期间,令幽州不战自乱,公孙瓒自顾不暇。”

其实按照荀攸的想法,此时起大军攻打公孙瓒,并非明智之举。

虽说公孙瓒杀刘虞以后,大失人心。

然而幽、冀两州屡次交战,不知多少幽州儿郎战死沙场,幽州百姓对于袁绍的观感也并不算好。

一旦袁绍此时兴兵攻打幽州,反而会将那些不满公孙瓒之人,推到冀州的对立面,显然并非明智之举。

不过荀攸并非田丰、沮授之流,在劝谏之前会先揣摩君主心意,并不会直言劝谏惹得君主不悦。

如此,非但不能起到劝谏作用,甚至会引起君主的不满。

袁绍闻言,当即来了兴趣,问道:“公达有何良策?”

荀攸道:“公孙瓒杀幽州牧刘虞,大失人心,刘虞旧部以及乌桓人,皆心生愤恨。”

“大将军可于筹备粮草之际,派遣能言善辩之人携带重礼以及朝廷所册封官职,挑唆他们引兵攻打公孙瓒。”

“二者交锋,无论孰胜孰负,等到分出结果以后,大将军都可率领麾下大军,以犁庭扫穴之势拿下幽州全境,坐收渔翁之利。”

袁绍闻言,不由大喜过望,道:“公达真吾之子房也!”

不得不说,荀攸这种谋士的确擅长把握人心。

他若在袁绍提出攻打公孙瓒的时候,直接出言反对,再说出挑唆刘虞旧部叛乱之事,必会引得袁绍不悦。

经过这么一加工,荀攸的计策就成了对袁绍起兵攻幽州的补充,并且还迎合了袁绍好大喜功的性格特点,直接画下了一个大饼,自然引得袁绍高兴不已。

却说公孙瓒击杀刘虞,得到整个幽州以后,日益骄矜,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未曾想,公孙瓒的种种暴行,更是让刘虞旧部以及幽州百姓感受到了极大的落差,仇恨的种子也在心中生根发芽。

这一日。

刘虞帐下从事,渔阳人鲜于辅秘密召来自己的族弟鲜于银,道:“刘使君生前待吾等甚厚,却为公孙瓒那厮所杀。彼得幽州以后,不知体恤百姓,反而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以致民不聊生。”

“吾欲联合使君旧部,召集州中兵马共讨公孙逆贼,为使君报仇雪恨,汝可愿助我?”

鲜于银闻言,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沉声道:“使君厚恩,哪怕粉身碎骨,舍此残躯,亦难相报,吾又岂会拒绝?”

鲜于辅闻言大喜,道:“除了我等以外,乌桓人亦受使君厚恩,且与公孙瓒有怨,这些年饱受公孙瓒屠杀、压迫。”

“只是迫于公孙瓒势力,麾下兵马骁勇善战,才不敢反抗。”

“燕人阎柔,深得乌桓、鲜卑人信任,吾等可共举其为乌桓司马,以图大事!”

兄弟二人正在商议起兵叛乱之际,忽有左右来报,言故人来访。

鲜于辅不知何人来访,却也不敢怠慢,急忙前去相见,待看清楚来人面容以后,不由脸色微变。

他拔剑在手,厉声喝道:“审配,汝怎么敢来吾营中!”

审配却是微微一笑,道:“吾领天子诏书而来,将军何故如此?”

鲜于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