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章 出结果了(1 / 2)

加入书签

常浩南是被一阵欢呼声所吵醒的。

他有些挣扎地睁开眼睛,盯着天花板上旋转的吊扇看了一秒钟。

这时一个声音喊道:“出结果了!”

坐起身来之后,他才发现电脑前面不仅站着方振和姚梦娜,甚至连杜义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这里。

跟紧盯着计算结果的姚梦娜和方振不同,杜义山手中正拿着那几页稿纸,已经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

相比于两个博士生来说,杜义山的理论功底和经验自然更加到位,因此即便上面的书写有些潦草,他还是完全看懂了其中的内容。

而年届七十的他竟然因为这区区几页草稿纸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精妙绝伦!”

杜义山左手在几张草稿纸上弹了弹,转过身看向已经醒过来的常浩南。

“小常啊,你的这个建模思路,精妙绝伦!”

“以跨声速小扰动理论为基础,把非线性有限元与非线性梁模型相结合,来计算几何非线性因素对大展弦比机翼气动特性的影响,而且在建模时还考虑到了机翼结构中气动控制面的因素……不仅颤振问题,甚至还可以利用这个思路发散开来,解决其它设计问题。”

“从1974年的杜威-霍奇斯方程到现在,二十二年了,在非线性颤振分析领域终于又迈出了一大步,还是由咱们华夏人迈出去的!”

实验室里的其他人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

在几乎所有人的印象里,杜义山都永远是那副稳如泰山的样子。

而现在,他却满脸兴奋地拿着几张稿纸,在实验室里来回踱着步子。

“杜老师,先看一下模拟结果吧。”最后还是常浩南出言提醒,才把杜义山的注意力拉回了不远处的电脑屏幕上。

颤振分析最重要的一个结果就是“颤振临界速度”,在理想情况下,飞机一旦达到这個速度,就会诱发机翼颤振,因此这个数据越高越好,说明机翼越不容易颤振。

但颤振临界速度不是被直接算出来的,而是要先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出V-g图和V-f图再进行判断。

而方振和姚梦娜已经开始做这件事情了。

……

几分钟后。

“杜老师,师弟,算出来了。”

方振把铅笔放在桌子上,拿着一张纸站起身来,只是表情却显得有些凝重:

“考虑非线性几何因素的情况下,颤振临界速度为157m/s,比那个英国专家推测的数据高了10m/s,但是……”

当157m/s这个数字被说出来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常浩南的错觉,他总觉得实验室里面的气氛突然凝固了一瞬间。

“英国专家?”

常浩南注意到方振刚刚提到了这样四个字。

说起来,虽然他都已经把整个问题都给解决了,但因为从一早过来就开始工作,所以关注的都是跟项目有关的技术问题,对于这个项目本身的来龙去脉反倒是全然不知。

在上一世,常浩南因为错过了保研,因此整个大四上学期都在准备考研,毕业设计也是跟着一个并不知名的年轻老师做的,因此完全没赶上参与的机会。

这些颤振分析相关的经验,还是他后来参与某型长航时无人机项目时所积累的。

“哦,师弟这才进组第一天,所以应该还不知道这些事情……”

最后还是方振把这个项目的情况又简单介绍了一遍。

由于这是华夏第一次完全参照国际标准进行飞机设计,而且直接使用了很多欧美公司的子系统,因此603所请来了不少相关领域的国外专家做顾问,其中就包括一位搞气动弹性分析的英国人霍金特。

在针对新型客机进行设计的时候,603所参照运7-100飞机的经验,设计了常浩南他们目前正在分析的这种机翼。

但是在可行性评估过程中,这个理念先进、性能出色的机翼设计却被霍金特给否定了,因为他根据自己的经验计算出这个机翼的颤振临界速度只有147m/s,也就是530km/h。

对于最大巡航速度都有510km/h的飞机来说,这几乎相当于没有留下任何安全余量,飞机稍微俯冲一下都可能诱发颤振。

考虑到华夏航空工业在这方面的经验几乎是0,第一个对接国际的型号自然还是要以稳妥为主。

因此目前正在进行适航试验的01架飞机还是安装了一组设计相对保守的机翼以确保安全。

但603所的设计人员却并不甘心,因为按照目前的设计,运7-200A面对ATR42/72等同级别的螺旋桨支线客机根本没有任何优势。

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别人为什么要抛弃成熟的飞机去买你的新型号?

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廉价路线。

然而廉价路线意味着低利润率,而低利润率又会导致缺乏资金对飞机进行后续升级,最终一步慢、步步慢,被那些外国同行给甩开。

所以603所方面还是希望能在性能上做出一些优势来。

这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杜义山的课题组。

“原来是这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