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六章 闲聊中的意外收获(2 / 3)

加入书签

要不是怕高温损坏元器件,可能还没有享受夏日里这一抹清凉的机会……”

“最热的时候还早着呢!”

“所以,我们偶尔也在私底下讨论,以后暑假就窝在实验室不出去了。”

闻言只是笑了笑的金尚,接过殷牧野递过来的关于即时通讯软件开发难点分析与进度时刻表,翻看了几分钟后,有些奇怪地问道:

“我知道开发一款即时通讯软件的难度似乎不高,但这……是不是太乐观了?”

按照殷牧野的说法,如果时间宽裕,他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开发出来,时间可能久一点,估计得半年到十个月时间,有三个水准之上的帮手,三个月绰绰有余。

当然,这只是满足金尚提出的使用要求的程度,后期维护,更新换代,还需要一个成熟的团队接手。

见金尚有些疑惑,殷牧野解释道:

“即时通讯,在一部分高校实验室里面有需求,但是,基本没有以独立的软件出现的,而是集成在其它应用中,使用的场景也各不相同。剥离出核心源代码,再打包成独立的电脑软件,对专业人士来说,难度很小,就是工作量稍微有点大,需要时间……”

“同时在线的人数上限和运行稳定性,能保证吗?”

“这就是我在里面提到的第一大难题!如果小金总只是想要开发出一款服务于企业层面的应用软件,少则几十人,多则数千人,就足够了……”

“这……确实!”

这年头,国内压根不存在同时拥有数千名高学历人才、日常工作坐办公室的公司,会使用电脑、有迫切远程实时交流需要的更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以数千万、数亿人服务的即时通讯软件,需要对现有的源代码做较大的修改。

已经自学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金尚,自然也听懂了殷牧野的弦外之音。

对程序员来说,修改一个成熟的软件功能的难度,不见得比开发一款新的要低多少。保持现有架构,做一款新软件,可能更划算一点。

“张教授的看法呢?”

“这就是他指导后的结论!”

“那……就这么办!我相信本校高材生的实力,后面的事,就拜托你们了……”

正说着,完成了保密培训的刘燕青和尹飞扬,领取了工作证后就过来了。

“你们认识,我就不介绍了,以后共事的时候还有很多……”

今夕文化这边,日常事务肯定是刘燕青和尹飞扬负责技术对接,和殷牧野和李蓉打交道。

接下来,殷牧野带着大家来到两排电脑前,让金尚亲自体验一下现有的即时通讯到底是怎么样的。

坐在转椅上,金尚同时操纵着附近的两台电脑,在殷牧野的指点下,打开了一款具备实验数据记录和上传功能的软件附带的通讯界面。

操作倒是不繁琐,以一个个代号显示固定的联网计算机,在一台电脑中输入文字,确实可以发送到另一台电脑上。

在检查了一下其工作原理,后台占用的内存大小,是否卡顿等问题后,金尚实际发送了几条信息。

只是,这一款软件的通讯交流功能,确实有些奇怪,在金尚意想不到的地方,展示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特色”。

见金尚脸色由刚开始的兴趣盎然,转为喜忧参半,殷牧野略有点不解地问道:

“是有什么不满意吗?这只是临时做的一个功能展示板,修改的余地还很大……”

“我明白,殷老哥!基础功能已经实现了,大抵还是不错的,但是,我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正准备继续述说的金尚,陡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小金,有什么问题,尽快畅所欲言,这也是咱们校企合作的初衷,互相学习提高嘛。”

“张教授,您到了?”

金尚回过头来,惊喜地问道,

“会开完了?”

“嗯,还算顺利!说说你对这款软件的看法,虽然只是个草稿演示版,也能发现很多问题了。”

“好吧!那我姑且说一说,咱们互相探讨一下……”

招呼刘燕青和尹飞扬搬了几个椅子过来,大家坐下后,围成一圈后,金尚才清了清嗓子,继续解释道,

“首先,同时在线人数上限过低这个硬伤,就不重复提起了,这一点,还得麻烦张教授多多上心。”

“其次,就是身份识别,我发现这玩意似乎直接和机器绑定,在实验室或者部分工作环境中,是适用的。可是对大众网民来说,就显得很不便。换一台电脑,就相当于新号开局,以往的联系方式和聊天记录全都丢失了,这会极大影响使用体验。”

现如今的即时通讯,居然采用的是“一机一号”的身份识别方式,而不是“一人一号”,这让金尚如何受得了?

电脑更新换代这么快,每隔几年升级,就将以前的“朋友圈”全都丢掉,那金尚还搞什么即时通讯?

还不如开发一些爆款游戏,赚点快钱来得爽快。

一口气说了好多,金尚扫视在场诸人,发现张有龄教授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刘燕青和尹飞扬则习惯性地掏出记事本,将上司话里的重点记下来;学妹李蓉最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