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1章 先易后难(1 / 3)

加入书签

有些手段,都是现成的,只是过去的固有观念太深,大家都没有往这个方向去想,所以也没有意识到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还有一个不能明言的痛点就是,或许有人看得出里面有操作余地,可有实力“掘金”的太少了。

恰好,金尚不墨守成规,而且有足够的实力和后台在里面插上一手。

最主要的两个问题说清楚后,剩下的就没那么重要了,按部就班地将听证会开完,金尚走出来的时候,额头也冒出了一点细密的汗水。不是紧张,而是持续的时间太长,远比想象中要复杂,精力消耗过大,有点心累而已。

等候多时的张华和郝齐联等人见正主终于出来了,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

“还顺利吗?”

“问题不大,没有超出预料的刁难。”

轻笑着回应的金尚用手绢擦了擦脸颊,接过孙大器递过来的冰镇果汁,爽朗地说道,

“技术方面的问题都是次要的,我们提供的总体解决方案,更受重视,更关键的是,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其他人不做,我们做,哪怕暂时少赚一点,起步早,也是很大的优势。”

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农业,新能源,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或者能源树计划,归根结底,还是粮食、土地和能源的关系,此消彼长,取舍判断而已,现代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它们来进行的。

就好比石化燃料,普罗大众总以为汽油柴油是消耗大头,实际上,石油化工才是最大的去处,食品,医药,化纤,生物,染料,涂料以及日化等,当今社会,几乎没有不用石化用品的。

将珍贵的原油简单分馏一下,弄出汽油柴油煤油什么的就这么烧掉,实在是太浪费了,这是最不经济的利用方式之一,石化产物中绝大部分都比直接烧掉要划算。

这还是国际原油价格不到十美元的情况下的衡量,要是到了六七十美元,甚至一百多美元,将其用作发动机燃料,简直是暴殄天物,正常的思路应该是能不用就不用,即便避免不了,也尽量少用或者寻找替代物。

那个时候,才是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煤化气,新能源,动力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大显身手的时候,现在嘛,除了风电比较有前景外,其他的基本都是噱头大于实质。

四人寒暄了一会,在大厅找了个比较僻静的角落坐下后,金尚好奇地问道:

“这么一会,又发生了什么?”

二姑夫张华答道:

“我和几个外贸商聊了下,今年以来,太平洋东海岸的豆粕,牧草和纸浆、废旧报纸的进口渠道越来越不通畅了,主要还是航运市场涨价太狠……”

“缺船?”

“那是相当紧缺,北海航运的船队刚入列了一艘大型集装箱船,就装满货出发了,我还想着多运点牧草回来,马上要入冬了,结果……订单预定到明年三月,年都要过完了。搞得这么紧张,我都在琢磨,是不是要造几条船,否则,老是等别人的,太慢了。港口仓库里的蔬菜罐头,调味品,鱼子酱什么的,一天天的,花好多钱,买期货套期保值都快盖不住了。”

“年底应该会有所改善,过后我帮忙问问吧!如果实在要船,我让洪仁全那边找一找有没有弃船的单子,便宜接过来。”

虽说是船市景气周期,也难保有船东和航运公司缺周转资金,扛不住漫长的周期,只好砍单止损了。

自己造的话,交船周期动不动就一年半载,黄花菜都凉了。

“有最好,没有也无所谓,这不是急事。我这边要先弄一个植物工厂,主要做育种育苗,北边那种天气,不这么干,风险大。”

松嫩平原西部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大片土地上,盐碱化和荒漠化情况比较普遍,基本属于人为造成的,过度放牧,不加节制地开垦,外加高原草场退化,沙尘暴连年侵袭,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这两年,各方努力治理后,勉强得到了些许改善,但也只是没有继续恶化,想要根本好转,还需要更大的投入。

“海水稻肯定是要种的,甜高粱是助力,另外,一些抗寒抗碱的牧场,也要试一试,多培养适应当地土壤的品种,以后轮种,也有更多选择。”

“这方面,姑父把关就行了,我就是个半桶水晃荡的外行。”

“嗯!另外,咱们那边的风力和光能资源也很丰富,如果这边试点好用,能不能去北边也搞一个?”

“做肯定是能做,就是现在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不太行,除非在当地有大负荷就地消纳,否则……发的电只能弃了,很浪费。”

“以后,如果超级农场起来了,是不是也会很耗电?我看了下,现在有盖楼搞全封闭集约式养猪的,自然也可以搞大规模植物工厂室内种植,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应该要很多电吧?”

“肯定能行,但……技术不成熟,基本赚不到钱吧。姑父别着急,没到那一步,将来我肯定要去北方跑马圈地的。好地方都是有主的,轮不到我下手,只有沿海碱荒地,北边天寒地冻,不太肥沃,冬季万物寂寥,夏季翻浆严重,沼泽难行,别人看不上的才有我的机会。”

随着季候变暖,再加上科技发展飞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