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5章 心迷宫(1 / 2)

加入书签

自从签了聚变之后,老谋子的心思就全都放到了拍片子上,有钱有人有本子,准备好了就开工。

根本没太关注过报酬的事儿,完全出于对蒋博的信任。

学院里老师和校长都看好的人,他没有理由怀疑什么。

签字费也没提,但是超生的罚款,是李雪帮着处理的,于他而言,这就够了。

老谋子很知足常乐,老黄牛一样的性格。

不然的话,也不会被张伟平个奸商坑了那么多年!

五部片子,总共的报酬一千两百万,也就他张伟平能干的出来!

脸都不要了!

“钱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听蒋博算完账,老谋子有点不太安心了,担心主创的劳务费用拿太高,积压制作成本。

蒋博摆摆手,毫不在乎道:“这不算多,等票房突破五六十亿的时候,您的分账最起码过亿,要时候项目要是您工作室主控的话,还能拿到更多,几个亿不成问题!”

公司主控项目和工作室主控项目有本质区别,老谋子的工作室公司只有四成股份,老谋子能拿六成。

六十亿的票房,分账二十亿,扣除成本扣除税怎么着也得有至少十個亿的净利润。

六成就是六个亿!

再加上导演那份一个多亿,里外里得有七八个亿。

这谁能不激动?

要不怎么说,娱乐圈是暴利行业,真的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不管能不能实现,老谋子反正很乐呵:“那就借你吉言了。”

当然这些只是吹牛逼,还没有实现,总归要先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

蒋博想了想说:“要不这样吧,师兄,公司先把房子买了,等婷姐到了京城之后直接去住就行了。”

反正上国际学校,也不用看学区。

至于考察家长,那就是个笑话。

也不看看是谁家的孩子,放出去就是活广告。

即便是不对外公开宣传,圈子里哪还有秘密,稍微一留意,全都知道了。

“不太好在公司搞区别对待吧。”

老谋子还是替蒋博担心,不管在外面名气有多大,在公司层面上,他只是个股东。

要是公司出钱,给他把住房问题解决了,那么其他人的相关待遇,是不是也要一视同仁?

“您不用的担心这个,资产管理公司那边,跟咱们聚变传媒不是隶属关系,等于是我个人掏腰。”

“而且也不是说房子送您了,就是婷姐还有孩子们安排个落脚的地方,您不用有什么负担。”

蒋博倒不是送不起房子,而是心里清楚,老谋子才不会平白无故接受这么大礼。

要是真想收礼的话,敞开了收,送礼的人排队能排出去二里。

再说了,反正资产管理公司也要继续扩充资产,多买几套房子也是题中之义。

接下来的十年,房价一飞冲天,也算是个不错的投资。

至于占用的资金,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对一般人来说可能会造成流动性紧张,但是资产管理公司根本不存在这问题。

按照类型划分,买入的房产,属于资产管理公司的底层资产,随着房价飙升,就等于是底层资产膨胀。

只要操作得当,二次抵押,或者扩大融资规模都顺理成章。

“要不咱们还是说一说电影的事情?”

老谋子把话题拉了回来。

“最近我不是在琢磨下一部电影的事儿,两个方向上,有点拿不定主意。”

蒋博也不隐瞒,直接说出了困扰。

“都是哪两个方向,不妨说来听听?”

老谋子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一个还是继续做咱们的强项,继续拍剧情片,另一个就得冒点风险,要是有可能的话,我想试试科幻片。”

蒋博打开酒娓娓道来。

这两个方向,都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当导演的,票房很重要,奖项也很重要。

拍剧情片的话,比较符合市场的主流,控制一下制片成本,投资回报应该会很可观。

内容题材深刻一点,说不定还能拿个奖。

至于科幻片,或者说是重工业电影,则是蒋博比较想发展的方向。

不只是说,这些电影能够带来高票房,在提高制片成本的同时,能够推动电影工业的发展。

所有的产业,都必须要有个前期投入的过程,按照经济学上的说法,这叫做资本的原始积累。

宏观层面的例子是几十年前,农村的劳动剩余转移到城市,搞了最开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微观层面的例子,可以类比摆地摊,进货以及出摊的三轮车,都是原始积累的一部分。

“挣钱对你来说很难吗?”

老谋子捏了两粒花生米,问了一句,并没有给建议。

反正就二选一的选择题。

实在选不出来要哪个的话,能选出来不要哪个也行。

都一样。

“我明白了,谢谢师兄,回去我就开始筹备。”

蒋博端起酒杯,跟老谋子碰了一下,表示下感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