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新茶(2 / 4)
亦无憾。只要江淼支持他,就算其他人再有意见,他也不会更改的。 抱着这样的信念,裴澈处理公事时更加用心。每日做完了公事,还要抽时间出来,按照巡山之人写的信,绘制简易的地形图。 在沧州这大半年时间里,他对环绕着沧州的几座大山,也产生了如百姓一般的复杂情绪。爱它物产丰富,让沧州这座良田稀少的贫瘠之地的百姓,也能养家糊口,求得温饱。恨它地广人稀,山林之中危机无数,一不小心便吞噬了人的生命。既然放不下,那就要征服它。他相信,迟早有一天,百姓能真正地做到靠山吃山。 …… 阳春三月,正是采茶好时节。因为茶树去年冬天才移植,所以社日前的茶数量极为稀少,根本无法采摘,江淼只好遗憾放弃。不然的话,社前茶在春茶里,比明前茶还要受欢迎些。 明前茶自然就是清明前采的茶了。古代没有阳历,所以现代的阳历四月,一般就是阴历三月左右。每年的清明节,也就在三月初四到初六之间。 为了采摘明前茶,一进三月,江淼就开始组织人手上山采茶。为了不让采茶的人伤害到茶树和茶叶的品质,江淼还特地提前给她们进行了培训,让她们以其他灌木叶为例,手法合格的人,才能进入各村的茶山采茶。 第一批采茶的,大多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妇人。她们工作经验丰富,做事耐心细致,又不像少女一样腼腆羞涩,正是最好的人选。 上山之前,江淼再次重申了采摘标准。这会要采的茶叶,必须得是一芽一叶的。这样的茶叶最嫩,数量的最稀少,做出茶后,可谓是茶中珍品,卖价自然也不同于其他的茶叶。 既然要把茶叶打造成沧州特产,那种类自然要多元化,这样才能吸引过来更多优质的客户前来采购。 采下来的茶叶鲜嫩无比,青翠欲滴。江淼将它们从竹篓里小心地倒出来,摊在笸箩上。嫩茶不能堆放,必须薄摊,几个大笸箩放在屋檐下,看似很多,实际上江淼带着水汽称过,不足两斤。 幸好,其他村子的茶叶采下来后,也经人快马 加鞭送到了土岩村。这几个村子今日采下来的加在一起,共得了十斤不到的茶叶。 大伙儿围在笸箩前,跟着江淼一起,将茶叶里面的杂质和老叶挑出来。既然是要做珍品,自然就不能让这些东西影响到它的品质。 摊开晾了差不多有一个时辰,茶叶上捎带的水汽已经完全消散了。江淼让人将院子中间的炉灶点开,架上特意打制的大铁锅,准备开始炒茶。 其实江淼心里有些忐忑,他只在茶园工作过半个多月的时间,虽然程序都清楚,可依然还是个半吊子。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个冬天,江淼看了很多裴澈收集来的茶书。这些书有厚有薄,有浅显易懂也有晦涩难通的。江淼遇到不理解的还得让裴澈帮他翻译好,过程可谓是无比艰难了。 好在结局是喜人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恶补,关于茶的理论知识,他已经掌握了很多,说起来头头是道,俨然一副行家的模样。可惜的是,他的实践知识只有一点点。 面对那口大铁锅,江淼迟迟不敢上前炒制。他怕费尽了大家心血才得来的这些嫩茶会被他毁掉。他甚至想让裴澈快马加鞭去再南边一些的地方绑一个茶师傅来,也免得他在这里受煎熬。 裴澈完成了衙门的公务匆匆赶来,见江淼强装镇定,其实已有退缩之意,便过去说道:“阿淼,你只管炒便是。炒好了咱们就拿出去吸引商户。炒不好……我今年就不买茶了。” 江淼看他一脸艰难地说出最后一句话,忍不住笑了,他故意道:“要是连入口都做不到呢?” 裴澈道:“那就送到你那江家小铺去,横竖茶叶蛋也要茶叶。” 江淼被他的想法震惊到了,茶叶蛋用一芽一叶的珍品茶?要知道他坐茶叶蛋时,一般都是去茶馆买茶叶末子回来煮的,就这,一斤也得好几文钱。再说了,茶叶蛋一般是用红茶煮的,而他只会制作绿茶。 江淼虽然在内心吐槽裴澈有些败家,却实实在在被安慰到了,至少他的内心不再畏缩胆怯。他想,反正就算炒坏了,也有人兜着,浪费点就浪费点吧。另外,他在炒制新茶前的这几天,其实偷偷采过老叶回来练手,虽不算太好,但也不至于入不了口。 想通之后的江淼朝那口大锅走去,裴澈今年能不能去买心仪的好茶喝,就在此一举了!书。这些书有 厚有薄,有浅显易懂也有晦涩难通的。江淼遇到不理解的还得让裴澈帮他翻译好,过程可谓是无比艰难了。 好在结局是喜人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恶补,关于茶的理论知识,他已经掌握了很多,说起来头头是道,俨然一副行家的模样。可惜的是,他的实践知识只有一点点。 面对那口大铁锅,江淼迟迟不敢上前炒制。他怕费尽了大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