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8)
祁朗立即翻开档案。
这是一宗特大拐卖案的相关资料,早在一九八零年那会儿,轰动整个黎城。
当时这个案子,可以说整个黎城家喻户晓。八十年代,黎城的治安特别好,只要是到了上学年纪的小孩儿,没有家长接送,自己上学放学是很正常的事儿。但从一九八零年五月份开始,警方却陆陆续续接到报案,不少孩子丢了。
家属们沿街去找,到处抓着人问、登报、张贴寻人启事,心急火燎每天一早就堵在派出所门口追问是否有自家小孩的消息。
孩子们这一丢,音讯全无。大家终于逐渐意识到,那并不是孩童贪玩的个别案例。警方根据孩子们的年龄、性别、外貌特征以及丢失时的时间与地点推断,他们很有可能是遇到了人贩子组织。
这事一出,黎城家长们人心惶惶,一些双职工家庭,就算工作再忙,也必须得派一个人腾出手去接孩子放学。
“我记得,那一年我也不大。”祁朗说,“大概是二三年级的事。”
那时,父母都需要上班。
妈妈向单位请假,去学校接他,再给他送回去,把门关严实叮嘱他不准再出门,才敢回去上班。学校挨着职工大院,一来一回,实则只有十多分钟时间,祁朗野惯了,又自诩小男子汉,总觉得妈妈多此一举。
“那时候我想,我爸是什么身份?难道罪犯来拐他儿子?”祁朗笑道,“但我没敢说,怕挨揍。”
祁朗继续翻查这个案件。
在1980年,连续数月间,黎城派出数个个分所接到报案,整整十一个孩子丢失。
拐卖案侦破不是这么容易的事,再加上基本找不到犯罪现场,取证更是难于登天,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黎城这边警方首先找到突破口,而后跨越各个省市,与多地警方配合,联手捣毁该犯罪团伙。
这一起特大拐卖案,于同年年底破获。
有的孩子经受炼狱般的折磨,所幸捡回一条小命,有的孩子则辗转被卖,“养父母”没知识没文化,几乎都是法盲,后续同样好一番扯皮,给普法的警察同志气够呛。
那会儿孙大龙还不是老油子,一腔热血,日记一般的形式,将前后过程记录得非常详细。资料中,从家长报案笔录、案件侦破过程,到后续人贩子组织成员的落网,方方面面总结到位。
而与黄阳云的老家沂山村相关的信息,则只有一份简单记录的文字。
沂山村里,同样丢了个小孩。
到案件侦破之后,最终唯独只有这个小孩没有找回来。
这孩子只是与黄阳云同村而已,兴许只是巧合?
而一台录音机,由始至终都无人认领,也没有被归档到最终入档的案卷中。
原本四仰八叉晒着日光浴的崽崽,换了个舒服的姿势。
“程圆圆,小名圆圆,女,三岁。一九八零年二月十九日,程圆圆与父母以及姐姐进城探亲……”
其实那一阵,黎城丢孩子的新闻已经慢慢减少,毕竟家长都很谨慎,极少带孩子出门,就算是带出去了,也十分警惕,不让陌生人近身。
然而程家一家人平日里都住在村里,一年都不一定能进一次城,信息相对闭塞。丢孩子时,一家人正在兴华路买桃酥,一个转身,孩子不见了。
案件侦破之后,解救出的儿童里,并没有这个叫程圆圆的小女孩。
同时审讯中,罪犯相继招供,也并未提过曾出没于新友百货大楼以及百货大楼所在的春果街道。
罪犯的证词当然并不可信,但确实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
圆圆的失踪,便没有被归类到这起案件中。
祁朗看完资料。
小团子在这张照片中,一眼锁定圆圆的脸。
她过目不忘,确定自己在奶嘴电影里见过的那个小女孩。
在准备合上资料时,祁朗的目光一顿。
在望向侦办主要负责人这一栏时,他有些怔然。
奥奥和便宜哥哥并不熟,不过短短几天,一直在谨慎地察言观色。
这是她第一次,看见祁朗露出这么这么悲伤的情绪。
小团子顺着他的视线望向档案底下的文字,跟天书似的。
真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
每隔几个小时,护士便会来一趟病房,完成医生交代的检查工作。
她提醒祁朗,多和病人说话,刺激她的语言神经,激发病人的语言理解以及表达能力,同样是重中之重。之前医生检查时并不认为孩子的语言中枢神经等没有遭到损坏,但奥奥毕竟太小,情况特殊,还需要家人更多的耐心与配合,帮助她康复。
“哥哥教你说话,好不好?”
祁朗将案件资料整理好,重新摆放整齐。
上午在医生的引导下,小团子已经尝试开口说话。
但也许是原剧情的制衡,昏迷三年的娃娃一口气说太多的话会显得原剧情很降智,因此,每当她多说几句,就开始觉得累。
“一。”祁朗开口。
小团子也动了动嘴巴:“一。”
时光仿佛回到三年前。
三年前,哥哥的学讲话小课堂开课。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