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3章 闲聊(1 / 2)

加入书签

第363章 闲聊

罗西点点头,继续说道。

“卡辛斯基原本也不是一个疯子,他曾经坚定的支持技术进步,认为科学能够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为美好。”

这次他的话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连“全能小百科”瑞德都难得现出了惊讶的表情。

“我一直以为卡辛斯基因为参与了‘mkultra’研究项目,导致精神问题的说法只是一种阴谋论。”

罗西叹了口气,“很遗憾,这个阴谋论是真的,虽然几乎所有的‘mkultra’项目资料在1973年被当时的cia局长理查德·赫尔姆斯下令全部销毁,只有两万多页语焉不详的记录幸存。

但世人并不知道,bi当时保存了大部分这个计划的副本。”

众人顿时来了精神,纷纷端着酒杯,凑到罗西面前,将他围成一圈,眼里有光,心中有八卦,这可是cia的黑历史啊,bi们表示最喜欢听了。

“mkultra”项目其实大家都有所耳闻,这是在联邦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那场战争结束之后。

也就是1953年,一些不愿意回国的战俘,以及一些回国后对敌人赞不绝口的家伙,让当局怀疑,那个邪恶的东方国家对他们“可怜”的士兵使用了药物洗脑或是精神控制技术。

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来自发达国家的绅士们会自愿留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鬼地方,即使是愿意回来的那些人,也满口溢美之词。

于是“mkultra”项目开始实施,用来研究类似的精神控制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药物控制、精神催眠、感觉剥夺、心理暗示,以及使用辱骂、姓虐待、剥夺睡眠乃至各种酷刑。

这个项目极其庞大,在1973年正式停止之前,大概延伸出大约近200个字项目,涉及北美、大洋洲和英国在内的大部分欧洲国家。

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联邦本土的很多大学实验室以及秘密监狱都参与了这个项目,他们在刻意隐瞒风险的情况下招募志愿者,甚至直接在不知情的人群中使用药物。

其中还有不少著名的人物,比如《飞跃疯人院的作者肯·克西。

以及bi的另一根耻辱柱,逃亡17年之久的黑帮头子,曾经的bi线人,詹姆斯·约瑟夫·巴尔杰,都曾经自愿或者被迫的参与了相关试验。

罗西喝了一口杯中美酒,将当年的秘辛缓缓道来。

“1958年,卡辛斯基16岁时,作为一名天才被哈佛大学录取,然后他遇见了改变一位改变他一生的亨利·莫里博士。

当时担任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的亨利·莫里,为了配合cia的‘mkultra’项目,将一项以旨在摧毁人内心意识和信仰为目的实验,包装成了辩论形式。”

“1959年,也就是卡辛斯基17岁时,他报名参加了这个测试项目,随后他被带进了莫里博士的实验室。

在他写下一篇关于自己内心深处的信仰、价值观和理想,阐述科学为什么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论文之后,被安排去和一名法学院学生辩论。”

“辩论时他被连上了检测心跳的电极,面对一面单向镜子,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对手并不是一个人,研究员们将他论文逐字逐句的拆解开,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随后借由这名法学院学生之口,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嘲笑和贬低他。”

“莫里博士还会将整个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然后给卡辛斯基逐个画面的观看,指出他无力应对那些嘲笑和攻击性话语时,那种无能狂怒的表情,然后借此继续羞辱他。”

“这不公平,这不是辩论,而是一种变相审讯。”艾米莉脸涨得有些红,不知道是喝酒的缘故还是在为卡辛斯基感到忿忿不平。

“是的,而这项实验进行了整整三年,我不知道期间卡辛斯基还经历了什么,但很明显,这个实验从里到外,彻底的改变了他。

我拜访过卡辛斯基很多次,他很健谈,和所有那些聪明的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但只要我提起那次实验,他便闭口不言。”

罗西说到这里,突然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个巧合,我刚刚想起,卡辛斯基其实一直被关在这个州,就在丹佛附近的弗洛伦斯镇,那座有着“落基山恶魔岛”之称的联邦最高级别监狱。”

众人一时无语,默默干掉了杯中本应是滋味绝佳的美酒,露出的神色中却有着一丝苦涩。

罗西说了一个看似无关的故事,但他直接开枪干掉海曼·瓦什尔的答案已经是显而易见。

杰克拿过酒瓶,给每人的杯子都倒上一点,然后举杯沉声说道,“让我们庆幸,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

所有人都微微一愣,开始品味这句话中的深意,这让某人略略脸皮有些发红。

虽然他本意是阴阳怪气,但很显然,这句话根据每个人屁股所处的不同,会让人有各种不同角度的解读。

“呃,这句话出自一本名为《三体的科幻小说。”

虽然他确实偷偷开始写自己的小说了,但这句话过于经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