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4章 人才济济,刘备喜得三杰(2 / 3)

加入书签

权势,就不得不引兵攻打袁绍公孙瓒,夺回传国玉玺。”

“不论董卓败还是胜,都能让汉室的威望更甚往日。”

“然,二虎竞食,必有一伤。”

“不论董卓败,还是董卓胜,对于真正想要匡扶汉室的青州刘使君而言,都是定乱的机会!”

“唯有青州能定天下,也唯有刘使君能匡扶汉室,让社稷幽而复明,让百姓离而复安。”

郑平话锋一转,开始在刘虞面前狂夸刘备。

“显谋,你过誉了。”刘备有些汗颜。

这讨论大势,怎么就变成猛夸自己了?

郑平淡然一笑。

跟刘虞论什么大势啊,即便刘虞听懂了又能如何?

执掌大势的是刘备而不是刘虞。

郑平不过是趁机让刘虞将注意力放在刘备身上罢了。

刘虞忽然反应过来,惊诧的看向刘备,语气多了几分惊诧:“玄德,难道你是故意将传国玉玺送到老夫处的?”

“你知道公孙瓒肯定在老夫麾下安插了细作,也猜到袁绍公孙瓒肯定受不了拥立新君的诱惑。”

“所以,袁绍和公孙瓒要拥立新君的时候,你才会保持中立?”

啊这——

刘备没想到刘虞竟然会这般询问,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

下意识的,刘备眼神示意郑平。

回了刘备一个安心的眼神,郑平摇扇再道:“使君毕竟不似大司马有海内名望,仅有青州偏僻之地,就想扫荡这天下间的野心之辈,是很难的。”

“若不能挑起猛虎相斗,又如何能借力打力,除掉如董卓袁绍这般的野心之辈?”

“诚然,挑起猛虎相斗,会波及士民百姓。”

“可不挑起猛虎相斗,猛虎就不会祸害士民百姓了吗?”

“虎狼之辈,始终是虎狼之辈,他们不会因为牛羊的惊惧就收回獠牙。”

“为求天下计,当抢先布局,请君入局,当一个执掌棋局的棋手,而非处处受人掣肘,徒让虎狼耻笑。”

“唯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野心之辈逐个铲除,才是真正让国泰民安的良策。”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匡定天下,是不能只顾眼前利弊的而忽略未来成败的。”

郑平没有在刘虞面前掩饰目的。

挑起虎狼相斗、借力打力,一直都是郑平惯用的权略。

与其在刘虞面前遮遮掩掩,让今后的青州出现不必要的争执,倒不如坦诚一些。

若刘虞要生事,郑平也不介意将刘虞视为弃子。

毕竟一开始,郑平本质不是在救刘虞,而是想让刘虞麾下的文武效力刘备。

青州。

跟刘虞的幽州是不同的!

郑平的坦率,也让刘虞渐渐变得冷静。

想到来时跟田间老农的交谈,刘虞也很清楚,刘备是一个真正爱民的州牧。

青州虽然遭遇黄巾之祸而满目疮痍、处处废墟。

但经过一年多的治理,青州又开始恢复了生机。

刘备的功劳是不可否认的。

而也正如郑平说的一样,青州偏僻之地,若不能引虎狼相斗,又如何能借力打力?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便是玄德追求的道吗?”

“天子固然需要尊敬,但在民和社稷面前,即便是天子也得受下委屈。”

“老夫,老了啊!”

刘虞眼中的最后一丝愠怒也消失。

“玄德,老夫既然是朱虚侯,就直接前往朱虚吧。”刘虞目光清明:“只让吾儿跟鲜于辅和鲜于银护卫老夫即可。”

“其余如田丰、沮授、赵云以及一部分跟随老夫而来的文武佐吏,皆可跟随玄德前往临淄城。”

刘备瞪了郑平一眼,连忙道:“大司马,下官——”

刘虞挥了挥手,打断道:“玄德,你的青州治理得比老夫的幽州更好,所以老夫不会干涉你在青州的任何事。”

“老夫只是一个养病的朱虚侯。”

“他日若有需要老夫的地方,玄德尽可来寻老夫。”

“老夫也想看看,玄德是如何让社稷幽而复明、让百姓离而复安的。”

刘备大受震撼,恭敬一礼道:“大司马器量,下官深敬。”

刘虞单独召集了跟随的幽州文武,仔细交代了众人后,便带着刘和、鲜于辅和鲜于银前往朱虚县。

刘备依旧令关羽引兵护送。

而其余人,则是跟着刘备入了临淄城。

这次跟随刘虞南下的幽州文武有二十余人,其中最令刘备器重的,就属沮授、田丰和赵云了。

田丰以前在青州待过,刘备早知田丰的才能。

而在邺城的时候,刘备就已经知道沮授的本事。

赵云自是不用说,刘备早就招揽之意了。

当夜。

刘备在临淄城设宴。

除了护送刘虞去朱虚的关羽和去扬州的太史慈、以及镇守各郡国的贤才外。

文如郑平、刘惠、张昭、张纮、赵昱、简雍、孙乾、诸葛瑾、鲁肃、刘琰、满宠、国渊、宋霖等,武如张飞、典韦、田豫、牵招、麴义、于禁、陈到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