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章 夹板气(1 / 2)

加入书签

刘协很迷茫。

董卓在时,他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究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因为董卓不尊重他这个天子。

每每剑履登殿,喝他如喝鸡仔。

关键是老匹夫声音大、嗓门粗,说话时动不动唾沫星子就能溅他一脸。

而且那老匹夫当堂杀人。

当着他这天子的面,想杀谁便杀谁,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不似帝党那些老臣们,嘴里说着愿为陛下效死,动辄跪在他脚边哭得稀里哗啦。

但董卓走了,他们便成了新的董卓。

他们围在一起,商议得热火朝天,全无臣子的恭敬,视丹陛之上的天子如无物。

他们围在杨彪、王允、赵谦身边,或谄媚、或揪心、或忙着找补...

后来,刘协终于想明白了。

董卓也好,帝党也罢,他们无视自己的原因只有一个无权!

正好!

董卓辞官了,他要趁机把权力一点一点收回来,做那个真正威凌天下的帝王!

从哪开始呢?

刘协想了很久...

军事、政事他不懂,还需要不断学习。

但他自小在宫中长大,对于百官职能,爵位高低一清二楚。

那就先从封赏开始立威!

刘协环视一圈也没找着个称心如意的忠臣立作标榜,余光瞟过侍候身侧的小黄门赵壬时,眼睛忽地一亮。

当年他父皇不也这么过来的吗?

刘协简单思索一番,越发觉得可行。

如果一个上不得台面的阉人都能封侯,岂不证明他跟先帝拥有了相同的权势?

口含天宪,言出法随!

“众爱卿...众爱卿...众卿...”

刘协连续呼唤了三遍,可他坐于丹陛之上本就离得远些,声音又小,不等传到群臣耳中,早被热烈的讨论声完全盖住。

刘协彻底怒了,抬起巴掌重重拍在龙案上。

梗着脖子吼道:“尔等眼里还有朕这个天子吗?”

群臣怔愣一瞬,随后呼呼啦啦跪了一地:“臣等死罪。”

刘协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终于找回些身为帝王的威仪,使人沉醉...

淡淡挥挥衣袖交叠身前,坐得端正而威仪。

“赵壬忠君体国,功于社稷,加封槐乡侯以彰其性,表其功。”

槐乡侯?列侯!!!

赵壬瞳孔逐渐放大,待反应过来天子并非玩笑之言。当即大喜而拜,以头抢地不止,前额碰地冒血亦不觉疼。

“谢陛下,小人拜谢陛下,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朝臣大骇:“陛下不可!!!”

既是立威,刘协如何肯退让,随便点道:“杨司空来说说,为何不可?”

杨彪一个脑袋两个大,三拜而起看向刘协。

“宦官掌权,取祸之道也。十常侍之乱尤在前,距今不过区区二载,陛下何故忘乎?”

刘协早就想好说辞。

回道:“司空此言大谬,十常侍何乱?盖因贼子矫诏而篡。司空只见其乱,不见上军校尉蹇硕与中常侍赵忠、宋典等写信欲合谋除去何进,遵先帝遗诏扶朕登位乎?事败受诛亦为忠义之士,怎可称乱?”

杨彪哑然。

他很想告诉刘协,这种说法不能认,若认则董卓无过有功。

若董卓无过有功反倒辞官任一城门吏,岂不是说今上刻薄寡恩不容功臣?

董卓无过有功,那么成日密谋诛董的他们成了什么?奸贼?

可即便董卓、李儒皆不在朝,这话杨彪也是万万不敢直言的。

否则...

一旦传到董魔王的耳朵里,那城门吏随便从他身上搜点谋逆罪证,便是身死族灭之绝死之局。

杨彪只得委婉劝谏道:“赵壬无功封侯,少府戍卫并州,献俘匈奴单于於夫罗,又该如何封赏?”

刘协想了想:“可封高都县侯。”

杨彪愕然:“少府未及弱冠之龄加封县侯,今后再有建树,如何封赏?”

“加食邑。”

杨彪头大道:“陛下可曾想过,今天下大乱,兵祸不休,凭少府兵锋之利,加封食邑万户,还是十万户,何时为尽?”

刘协赌气般道:“司空何意,莫非要朕循先例...”

杨彪大骇,低吼道:“陛下!!!慎言!!!”

循先例?

怎么循?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身为帝王可以刻薄寡恩,但决不能表现出来丁点刻薄寡恩。

天下若定皇权若稳,你想办他,有的是办法让他自己识趣。

而不是随口就跟人安排了死局,这跟拿刀架在陈无敌脖子上,逼着对方造反有什么区别?

更何况!

一个日薄西山的大汉朝廷,有什么资格去鸟尽弓藏一个掌军在外的军阀?

而且杨彪只是以陈丛为例,而非单说陈丛,天下如陈丛这般情况之人多了去了。

他们在外舍生忘死在外拼杀,岂容无功阉人位居自身之上?

“少府之事容后再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