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因祸得福(1 / 2)
哪怕陈睿不懂烧制瓷器,可也知道,这弟弟这么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古代烧窑,一窑要装几百上千件的瓷胎。 可最后能烧成的,能有百十件,那就是天之大幸了。 因为在烧制过程中,就会有不少瓷器因为瓷坯杂质太多,而坍塌变形的。 还有就是施釉不均匀,导致炸釉的。 而像这种,把极度高温的窑炉直接打开,让冷空气进入的,这就更毒了。 这是直接要让所有瓷器炸胎啊! 而这可是他哥哥要进献给皇帝的第一炉御用瓷器啊! 这要是不能如期交付,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也难怪陈睿听了会如此气愤了。 老杨嘿嘿一笑,继续讲到。 “但也该着这章生一命大,他这哥窑的瓷器,原本胎质就非常厚,而且施釉也非常厚。” “如果是像咱们刚刚看那饶州窑的青白瓷那样薄,那瓷器肯定早就炸裂了。” “但这哥窑的瓷器正因为胎壁后,釉层也厚,所以虽然冷空气突然进入。” “让窑温突降,瓷胎和胎釉冷却的速度不一样,但因为皮糙肉厚,却并没有炸胎。” “只是在釉面上产生了无数的裂纹。” “后来这哥哥回来一看,窑口内的瓷器,都变成这样,当时就傻了。” “弟弟已经跑了,他连人都找不到,当时他以为自己死定了。” “毕竟这样的瓷器,在当时可是被当成残次品的,再重烧肯定是来不及了。” “而御窑上供的瓷器,如果不能如期交付,他肯定是要被砍头的。” “于是这家伙一咬牙,就打算把这瓷器拿出去卖掉,看能不能凑点钱,然后跑路。” “可不成想,这批瓷器一送到市场上,却大受当时文人墨客的欢迎。” “尤其是一些文人,更是认为他这瓷器上的裂纹非常的漂亮。” “不是刻意能做出来的,甚至还专门写文章把他这瓷器给夸了一遍。” “这哥哥当时一想,最后一咬牙就硬着头皮,把这瓷器给送到了宫里。” “没想到,这样的瓷器,反而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这个哥哥也是因祸得福,从那之后这哥窑的瓷器,就被列入了五大名窑了。” “而弟窑的瓷器,也跟着沾了光,成了龙泉另外一个著名的窑口……” 老杨把这哥窑瓷器的历史,给陈睿大概讲了一遍。 陈睿听得也是摇头晃脑:“原来如此……” “哈,当然这关于哥窑的来历,也只是当地流行的传说哈!” “具体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回事,这谁都很难说得清。” “这事我觉得,更像是本地瓷器商人,故意炒作出来的噱头。” “但这哥窑瓷器的品质,是毋庸置疑的。” “这种瓷器,确实是宋朝时期的一大瑰宝。” 老杨又给陈睿说道。 陈睿则笑着回道:“我说这故事,怎么听着停着,就有知音的那股味了呢。” “那这四只杯子,能值多少?” 陈睿终于问道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老杨这次也没兜圈子,拿着那几只茶杯,把玩了一会儿。 “这四只,就这样的品相,怎么也能过半个小目标!” “嘶!” 这估价听得陈睿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就这么几个小茶杯?” 在他的印象里,上拍的瓷器,一项都是个头越大越值钱的。 老杨横了他一眼:“你以为小瓷器就不值钱吗?” “你看看那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只都好几个亿呢!” 老杨一句话就把陈睿给噎了回去,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哈。 “更遑论,你这可是哥窑的茶杯,五大名窑之一!” “而且还有四只,刚好凑成一套,这样的瓷器价格更贵。” “半个小目标,我都是往少了说了呢!” 老杨这么一说,陈睿也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 接下来,其他几件包裹打开。 里面也都是一些精品的民窑瓷器。 基本都是宋朝时期的青瓷,或者白瓷。 主要都是龙泉窑出产的,但就不是哥窑或者弟窑这样的名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