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同一个诺奖拿两次,是啥滋味?(3 / 3)
因的方法来诱导体细胞,从而使其也拥有干细胞特征,只要其拥有了干细胞的特征,就能够被当成是胚胎干细胞的替代物,用于实验当中。”
“这能行么?让我想一想。”施教授皱着眉头思考起来。
“你先别急着想,先听我说完。我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主要是基于一种假设可能性。”
“什么假设?”
“我认为能够诱导体细胞的因子应该是干细胞保持过程中所必需的因子,如果这个假设是成立的,那么我的这个思路,应该就有机会实现!”
施教授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陷入到沉思当中。
张伟也没有再打搅他,他拿起茶杯,继续品着红茶,等待着施教授思考。
片刻后,施教授终于回过神来,脸上却是一副惊喜的表情。
“怪不得你能搞出基因剪刀呢!你的思路,真的是太跳脱了。竟然能想到这些东西。”
“这么说,这个项目你批准了?”
“当然批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意义,每个研究生物学的都明白,如果能够研发出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替代方案,整个生物医学领域都会向前跨越一大步。这样的项目,我当然要支持!”施教授毫不犹豫的说道。
……
张伟所提出来的这个项目,正是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
这是一种指通过导入特定的转录因子将终末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性干细胞。这种细胞在形态、基因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以及分化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非常相似。可以作为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
而由于IPS细胞是通过转基因诱导而来的,只是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并不是真的人类胚胎干细胞,所以可以绕过很多医学伦理问题。
就比如在医学研究当中,就比如疾病建模,需要通过模拟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科学家提供研究疾病机制和测试新药物的实验平台。
又或者药物筛选和毒物测试,来提高药物俨然的安全性。这些时候若是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必然会产生医学伦理问题。
IPS细胞的出现,就可以解决了这一问题。帮助科学家完成疾病建模实验、药物筛选实验和毒物测试,大大方便了新药的研发。
这项成果最早出现于2006年,当时只是新闻报道,直到2007年才正式发表论文。仅仅五年之后的2012年就拿到了诺奖,比石墨烯还要快一年。
主要就是因为这项技术给制药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之前说过,一项科研成果能不能拿诺奖,跟应用程度有关,应用的越广泛,拿诺奖就越快。比如石墨烯。
之前也说过,一项科研成果,如果事关到人类的性命,但凡可以救我一条狗命的,也会比较容易拿到诺奖。比如mRNA疫苗。
而这个IPS细胞,同时符合了这两点,应用的很广泛,而且还是用在制药行业,可以救我一条狗命。自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诺奖。
此时的张伟已经开始琢磨,拿两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究竟是什么滋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