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1 / 2)

加入书签

南洋军团自全歼法国土著殖民军后,便着手派出安南人、华人情报员潜入法国人占领的据点,侦查法军的布防情报。

3月24日,利用从三百余名情报员那里得到的情报,南洋军团绘制出一份标有包括道路、障碍物、防御工事等内容法军布防图。

“河内的城墙分为内外两层,内城是一座四周砌有高达5米的砖墙,纵横均为300米的四方城邦,城墙上插满交叉相系的竹桩,这些竹桩向外突出约2米宽,可以阻挡敌人登城。城墙上部宽约10米,上面架设着四座炮台和守军的掩体。

城郭四面的中间各有一座砖砌大桥横跨在护城壕上,并通向半圆形箭楼的正中,大桥入口处有一扇竹制大门把关,另有一扇木制大门通过半圆形箭楼和城郭,城郭东门已用砖封闭。

城郭四周围有一条宽约20米、深3米(其中有1米注满泥水)的护城河,护城河与城郭之间又有一条8米宽的土道,河的坡面极其陡峭,并且用砖石砌成。

在城郭内,有一座高达18 米的塔楼耸立其中,从塔楼上面可以俯瞰着远处的景物。为河内城的制高点。”

一切准备就绪,南洋军团各部队集结完毕,南洋军团情报部负责人梁兴向众人介绍河内城防御情况。

梁兴手拿教鞭,指着铺开的地形图继续道“

城郭四周即是城厢,是由四排砖房或柴泥土屋构成,这些房屋坐落在通往外城四门的道路两旁。

外城四门全用大块砖石砌成,东西两门均已用泥土封闭,南北两门则可开启。城门之间有一道防御工事沟通,是由一堵高4 ~5米的土墙构成,墙上挖有炮眼或雉堞,其上用木块或柴排覆盖,使城上守军可以在开枪施炮时掩蔽。

女墙周围开有一条宽5米的壕沟,沟中注满从附近小河流人的河水。壕沟上有一层用未经修剪的干茅竹构成的鹿寨。在壕沟和女墙之间还有一道3~4米宽的坡径,

其上密密麻麻地盖有一层高达8~ 10米的青竹,把整座城市完全掩盖起来,使外人无法窥见,这层竹篱在密集的火力下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

河内城是安南人在北坂地区建造的军事重镇,法国人自从轻而易举的攻占河内城后,除了利用安南人留下的现有防御工事进行布防外,还封死了西门、北门、东门三个方向的出口,只留下城南离江四百余米的南门出口,并且安置了一艘小型铁甲舰和四艘炮舰协助防守。

城南方向是河内法军防御重点区域,除在江中部署军舰狙击我军进攻外,法国人还在沿江堤岸附近构造炮台,威胁我海军炮舰编队从水上进攻的通道。”

“法国人在城南沿江方向部署了多少兵力?”

“根据城内我方情报人员传来的消息,城南方向守备指挥官为法军少校韦医,其手下有李维业调派的240余名海军陆战队士兵、500余名黑人士兵,如果再包括被法国人强行招募而来修筑沿江工事的安南青壮,法国人在城南方面最多可以动用1300余名士兵进行防守。”

“法军在其它方向守备力量如何?”

唐景嵩开口问道。

“通过多次火力侦察的结果分析,大致能够基本推断出河内守军的情况,从河内到北宁的正面方向,法军防守严密,兵力较强,但侧面的防守则比较虚弱。

因此,我建议从正面进攻河内城,集结主力部队攻打从河内到北宁方向上的防御工事,虽然这种进攻方式可能给我军带来一定程度的伤亡,但是效果最明显,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消灭北坂地区的法军主力部队。”

“梁部长的建议不错,诸位还没有其他想法,尽管提出来。”

梅东兴站起身,问道。

“各位大人,职下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唐兄参谋官的职务已经得到本土认可,自然应该多多为南洋军团的作战行动出谋划策才对,有什么话尽管说,但有不足之处,我们讨论过后,再做补充就是了。”

“那唐某便直说了。”

唐景嵩向着众人拱拱手,开口道“职下乘船,从红河进入安南境内时,发现天德江与六头江汇流处水流湍急,水量极大,而两河汇流处距离河内城不到二十里,若是提前在两河汇流处截流蓄水,然后在临战时,破堤放水,以湍流冲击法军部署在江中的军舰和沿河工事,稍后,我军再派遣炮舰趁水量上涨的机会,顺流而下,攻击法军军舰和炮台,掩护主力部队从南门方向发起进攻,当有更大机率的成功性。”

“天德江水流平缓,汇入一部分六头江江水后,虽然不能以水淹城,不过用以暂时打乱法军沿江防线,倒是不难。”

梅东兴找到地形图上标注的两江交汇处,看了一会后,很快做出决定,采纳唐景嵩提出的进攻方案,然后在唐景嵩提出方案的基础上,做出部分改进,制定了最终的进攻部署:

由李文彩带领2500名南洋军团正规军,从上清坊出发,越过六头江左岸,沿着

天德江前进,过江到志村塘与陈新桂率领的第二支进攻部队会合。

而陈新桂则带领1000余名士兵,绕过河内被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