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4章 大获成功(1 / 2)

加入书签

德云社的演出非常的成功!

就连带着找茬挑刺情绪前来的王得云,都止不住的捧腹大笑。

特别是那个叫曹云金的说的相声,和那对叫小辽阳夫妇演的小品,更是逗得人眼泪都出来了。

不过,说起唱歌唱戏这一方面。

就要数张学友父子最为出色了,特别那个年近五十的老子,以一副沙哑嗓音,更是唱得如泣如诉。

并且,还自学成材的学会了各种乐器,玩得那个花呀。

唯独让人遗憾的,作为德云社的创始人,作为帝国艺术新流派鼻祖的山中秀才,未能抵达演出现场。

不然,不知道会掀起什么样的高潮来。

王得云感觉,随着德云社的演出成功,这种全新的演艺方式,将会以星火燎原般的方式,迅速的抢占大隋帝国的娱乐市场。

那么,赚到的钱财将是海量般的级数。

就以目前的这家德云社类推,2000人乘以平均二十个铜板,每场下来就是40000文,也就是40两银子。

每天两场就是80两银子,再稍微减去点可能没卖完的票,一天大概门票收入在六七十两银子左右。

那么一年下来,就是近三万两银子。

这可不光是门票钱哦,另外的打赏,比起这门票收入,可是高得多。

比如开业这天的打赏花篮,就收到了好几千个。

这德云社也像青楼选拔花魁时一样,不直接收银两,而以唱名的方式,在台上唱名,谁谁谁为谁谁谁的表演,敬上花篮多少个。

并且,德云社的花篮分两种。

一种是以白银为单位,值一两银子的银花篮。

一种是以黄金为单位,值一两金子的金花篮。

这样,好让各种不同身份的人,为自己中意的艺人或表演节目,表达自己的喜欢和欣赏之意。

像今天,衡王爷就献上了上百个金花篮。

然后,其他的官员和豪绅们,也在衡王的带动下,纷纷的送上了数目不等的金银花篮。

这其中,以前段时间到君又来酒楼,闹过一次的罗通判的儿子罗志祥,最为上蹦下跳。

前前后后的加起来,也送出了上百个金银花篮。

其中,这小子对最中他口味的小沈阳夫妇,一次就给出了十对金花篮。

最后,就连王得云自己,都在这狂热的气氛中,送出了十几个金银花篮。

事后,王得云暗暗的盘算过。

我的天,德云社今天开业收到的金银花篮,怕得上万两银子吧。

只不过,这可能是开业第一天,大家给面子捧场。

但以后的话,哪怕是每天收到十分之一这么多的花篮,也是一笔巨款。

难怪人家孙山在确定门票的时候,只要区区几文。

人家可能根本不在意老百姓的那几文,只是想增添人气而已。

想清楚这一切后,王得云牙齿都咬碎了。

感觉这取自自己名字的德云社,就是一个会下金蛋的蚕宝宝,怎么也得弄到手。

要么,也开一家得云社去。

反正,自己的名字叫得云,这德和得还是有点区别的。

带着这种心思,王得云一脸盘算的看完整场表演。

越看越是欢喜,越是心惊肉跳。

因为,他发现德云社赚钱,还不止这一点。

比如他在大家观赏之余,提供的零食茶水,还有带着他们标志的腰包纸扇等等小物件。

别看,这玩意赚得不多,可是它量大呀。

并且,场场都需要。

德云社的员工非常的满意,李连雪带领着的几百个手拉黄包车的员工们,也非常的满意。

今天,同样是运输社正式营业的日子。

他们从上午在股东们的庆贺中,不声不响的开门大吉。

原本以为可能不怎么景气,没想到,随着德云社的开业,直接将七八百个黄包车夫,一抢而空。

可不是的,经过孙山设计可以乘坐个人,车顶上有挡风挡雨的遮阳伞的黄包车,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或快或慢的,任意拉你到城市的任何角落。

而且,收费非常的合理。

相比起从前慢慢悠悠的老牛车,这黄包车不止是舒适,更是快捷了数倍。

在金钱的刺激下,只需要每月上交一定承包费,剩下都归自己所有的黄包车夫,一个个拉得比兔子还快。

这要感谢上次慈善晚会募捐的银两,将整个衡州城的道路,都基本上修整了一遍。

主要街道,全是平平整整的青石板路面。

小巷子里,也都铺上了碎石子。

使得,即使没有轴承的黄包车,也能拉得飞快。

特别是,当挂着铃铛的黄包车,拉过青石板路时,那“扎扎”碾过街头的车轮声和清脆的铃铛声,就像一曲悦耳的乐曲。

如果是清晨或深夜,老远老远,就知道有黄包车经过。

运输社的黄包车夫队员们,都穿着大同商会统一发放的工作服和布鞋。

不同的是,每个社团的衣服颜色不同而已。

比如安保团和执法队穿的是纯黑色,运输社穿的是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