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容易退缩(1 / 2)

加入书签

汉中的魏军主力已至黄沙。黄沙是汉城(西端勉县附近)东边的一座小土城,位于沔水北岸的河湾里。此地应该是一处集市,四面用夯土墙围定,就成了一座小城。 秦亮在小城中,四面望去、都是没有包砖的黄土墙,院子外面还有一丛槐树,已经掉光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刺。这满目灰色和土黄色的景色,有一些北方荒凉之地那感觉了。 他在这里最先收到的、是王广急送来的讣文! 秦亮看到竹简上的内容,心里便“咯噔”一声,顷刻间就意识到了不妙。 外祖王彦云七十好几了,但秦亮年初离京时、见他还身体硬朗,不像是个将死之人。虽说人都会死,但王彦云死的时间实在不妥! 以秦亮的角度,最好的时机,当然是等他攻下汉中、携巨大的军功与声望回到洛阳之后。如果王凌到那时去世,才便于秦亮平稳地接过大将军的辅政大權。 可现在是好巧不巧,秦亮的人不在洛阳,而且汉中的战事还没打完! 秦亮见送信的人外面套着丧服、面有悲伤之色,周围的属官和将领都纷纷侧目,他情知事情肯定是无法瞒住了。 大将军去世是一件大事,很快关中的文武官员也会得到消息,汉中前线与关中来往密切,要不了多久,很多将士都能听到风声。 秦亮立刻掩面而泣:“这怎么可能?外祖阿!” 信使忙道:“仆出发之前的晚上,大将军便去世了。仆离京时,大将军府业已发丧,许多人都穿上了丧服。” 秦亮只是为了表达震惊的心情而已,他随即将讣文拿给了身边的羊祜。 众人顿时一阵嘈杂,羊祜展开看了一会,然后递给辛敞、王沈等人。大伙看了讣文,皆面带悲伤之色,不过也在各自寻思事情,譬如羊祜与辛敞便对视了一眼,想交换见解、却终究没有当众说什么话。 这时秦亮故意做出用手指楷眼泪的动作,说道:“立刻把讣文拿给吾三叔罢。” 部下应了一声,拿过竹简出门。 司马王康忍不住提醒道:“将军,仆等是否要尽快准备回京?” 秦亮心里也在估算此时的危险性。司马懿之后,掌权的就是王、秦、令狐愚三家,大将军王彦云一去,其中潜在的竞争者首先就是王广。 其一王家确实是根基最深厚的家族,其二以前王广就曾表现出、想父终子继的心思。 不过秦亮心里还有一个判断:丈人王广不是个狠人,遇到大事容易退缩! 在琢磨的一小会时间里,秦亮用悲伤的举动、把刚才的短暂沉默掩盖过去了。 他用余光瞟了一下在场的王沈,便哽咽着回应司马王康道:“忽闻大将军薨,我悲痛万分。但如今十几万大军在各处战场,我不敢因私情而全不顾朝廷大事。况我外舅、表叔在朝中辅佐殿下陛下,诸位无虑也,暂不要慌张,更不能影响军务。” 众人纷纷附和,也有的人只是点头、不置可否。 事情当然没那么简单,某些时候、提到的亲戚也并非只有亲亲相爱;秦亮这么说,至少可以稳定一下人心。无论对于自己麾下的将领,还是王沈等大将军府的属官,多少都有作用。 秦亮故作镇定,心里却有些犯难。 按理此时若能赶回洛阳,就可以很快确定辅政的權力核心,这是不能不考虑的选择。 古代受限于技术和组织方式,權力核心就是一个人,组织都是围绕着一个有名正言顺權力的上位者而形成的;核心人物不确定、那组织就不可能稳定得了。 正如寻常时候最终權力集于国君,有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的说法,便是因为国君周围会形成一个排他性的權力组织。 但是,秦亮如果这个时候离开汉中,几个月的仗便几乎白打了,死那么多人也白死了!而且一旦放弃这个机会,下一次再来打汉中,姜维还敢再次敞开道路?想到这里,秦亮当然不甘心。 因为秦亮若回洛阳,必定要带着嫡系中垒营、中坚营数万大军回去,不然还不如不回去!至少在外面手握重兵,洛阳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此役魏军看似有超过十万大军,但战力最锐者、仍是洛阳中军三营。精锐中的精锐,是中垒中坚二营……二营中的骑兵、以及已经完备的装备和训练,便是确立对蜀军野战优势的重要因素。 一旦秦亮把精锐带走,姜维手里还有一支集中全蜀力量的机动军队,汉、乐、南郑三座重镇也在蜀军之手。如此打下去,魏军处境可能会相当不利。 而若部分人马退兵、只防守要点,褒中等地则全都守不住!魏军一旦丧失控制汉中全局的优势,蜀军可直接把褒中一围、堵上箕谷,褒中便成孤城。 局面太过不利、谁来主持军务都没用。良将只会因势导利,准确判断形势,势强则动如突兔,不利则潜龙在渊、选择不战;而无法发动天降陨石之类的必杀技大招,直接靠一人之力便摧毁敌军。 魏军的粮草仍然要靠关中供给,没有了粮道,留在汉中的兵马迟早要完。 与其那样把胜利在望、大优局面,主动变成被动劣势;还不如直接放弃,早点部署、有秩序地退出汉中! 才过去二三十年的战例、曹操刘备争汉中的大战,曹操就是在战场上处于了劣势、坚持不下去了,最终只能直接放弃汉中全部,临走前还想把百姓也一起迁走。当时曹操是防守方,汉中的城池几乎全在曹操手里,他也不敢局部防守。 就在这时,骁骑将军王金虎到中军来了。满脸胡须的王金虎一边哭着抹眼泪,一边急道:“请秦将军准许,我要赶回洛阳看阿父最后一眼!” 带兵在外的将领,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