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名动荆益,季汉群英!(求追)(1 / 4)

加入书签

自建安二十二年刘备挥军入汉中,到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曹操汉水划界,刘备和曹操近三年的军争终于落下帷幕。

刘备掌控的区域也在这两年间得到了疯狂的增长,得到汉中、西城、上庸、房陵和襄阳后,刘备全据汉水的战略也基本达成。

收回桂阳、共治长沙、摧毁陆口水寨,也拔掉了江东孙权对江陵的威胁。

刘备取得了赤壁之战后最大的军争胜利,真正有了跟曹操角逐天下的资格。

北据曹操汉水划界,东御孙权陆口盟约。

消息一经传回,就彷如巨石跌落入平静的湖面一般,在荆益二州掀起轩然大波。

在刘备挥军入汉中前,不论是荆州还是益州,都有大量不服刘备的势力。

有本地的世家豪族暗怀鬼胎,有各郡县官吏阳奉阴违,亦有西面诸戎和南面夷越观望觊觎。

现实不是游戏,不是占了某个郡县就能让郡县的官吏士民箪食壶浆相迎,不是入主益州荆州就能让西面诸戎和南面夷越心服口服。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本质上就是刘备跟地方世家豪族以及诸戎夷越的一场利益置换。

刘备给的不够多或者刘备的权威不够大,都会让地方世家豪族诸戎夷越心怀二心。

而现在。

刘备在建安二十四这一年里,将势力增长到了谁也无法忽视的程度,更有取代江东孙权成为天下第二势力的趋势。

不论是地方世家豪族还是诸戎夷越,想要在乱世中生存,都不可避免的要加入一方势力。

打不过就得加入,这就是大势所趋!

在荆州和益州,刘备就是大势!

襄阳城。

刘备一面犒军,一面抚民。

战事结束,不论是军是民,紧绷的神经都为之一松!

天灾人祸,战祸为人祸之首。

没有多少人是真正喜欢战祸的,大部分人都希望和平盛世能早日到来,奈何生逢乱世身不由己。

好在刘备这些年的名声都不错,襄阳的士民对刘备的到来虽然没有箪食壶浆般的热情,但也对刘备有基本的尊重。

汉水溢流,摧毁了襄阳不少的良田民居,也让襄阳多了不少流民。

刘备紧急自江陵城调来了大量的粮米,又向荆州境内的世家豪族借了不少粮米用意赈抚流民。

诸葛乔又趁机提议,让军卒协助襄阳士民对洪灾进行善后,减少军民间的隔阂。

虽然关羽承担了水淹七军的污名是为了保护诸葛乔的名声,但诸葛乔不希望关羽因此而遭受襄阳士民的埋怨。

故而。

诸葛乔只是提了方案,但负责实施的却是关羽。

理由也很简单:这荆州只有关羽能镇守!若是关羽的名声坏了,岂不是让曹操和孙权有了可乘之机?

诸葛乔的提议也得到了刘备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诸葛乔要跟刘备返回西川,什么时候再返回荆州也不能确定。

让诸葛乔来得这名声,未免有些浪费。

关羽无奈,只能放弃替诸葛乔谋名声的想法,亲引荆州兵去协助襄阳士民对洪灾进行善后。

军民一家亲,在任何时代都是行之有效的阳谋!

到了十二月。

刘备决定返回西川,遂召众人商议汉水防线的人事委任。

由于孟达叛变,上庸三郡需要资历、威望和能力都不低的良将来镇守。

“可惜封儿重伤未愈,否则有封儿在,我就无忧上庸了。”刘备不由轻叹。

在张仲景的救治下,刘封转危为安。

只是那三箭伤了刘封筋骨,三个月内都得静心调养,想要镇守上庸再用武事,至少也得养伤一年。

赵云、黄权和吴班有资历有威望也有能力,但也是要跟着刘备回西川的。

冯习张南等将,资历和威望终究是欠缺了些,这让刘备颇为苦恼。

诸葛乔提议道:“大王,我以为雏鹰若是长久呆在雄鹰的羽翼下,是很难有翱翔九天的力量的。”

“坦之兄在荆州多年,熟悉军政诸务,为人又庄毅持重,是最适合督三郡军政的人选。”

听到诸葛乔的举荐,关平的内心也是多了几分激动。

想到关羽在荆州也缺人,关平又将这份激动强行压下,默然不语。

诸葛乔猜到了关平的想法,劝道:“坦之兄,我知道你的担忧。”

“你担心去了上庸后,君侯身边就少了一個可以分担军务的亲信。”

“可你也好歹也给令弟一个机会啊,正好也让令弟也多接受君侯的指导,不要总是待在先登营。”

“关家虎子,论武勇,当有万夫不当之勇;论统兵,亦要学会战必胜攻必取!”

未等关平开口,关兴抱拳而出:“兄长,你若不去上庸,父亲眼里就只有你,愚弟也想多与父亲亲近。”

关羽那赤红的脸瞬间多了几分黑色,若不是刘备在场,关羽都想将关兴提起来问问:什么叫眼里只有关平?

关平眼中依旧有担忧:“父亲年迈又有旧伤,一应饮食都是我在安排;我若不在,兴弟你能保证父亲的饮食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