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科举制的俩前提,诸葛乔兵临长安(加更求月票求追)(1 / 4)
夏口。
得到军令的诸葛瑾,将合肥的战报整理后,交由幼子诸葛融乘快船走江陵城入上庸。
相较于诸葛乔和诸葛恪精于务实,诸葛融虽然继承了诸葛家的聪慧基因,但却沉迷寻章摘句和奢靡享乐,看似多才多艺,实际上在学问上是博而不精。
唯一值得称赞的,是诸葛融继承了诸葛瑾的宽容脾性,不争不抢。
对这个幼子的脾性,诸葛瑾亦是挺头疼的。
不论是诸葛乔还是诸葛恪,都是当世智勇才俊。
尤其是诸葛乔,虽然只有十八幼龄但已名震当世,堪称大汉麒麟儿。
诸葛恪虽然次了些,去年也助孙权平定了丹阳的山越,收服山民三万余人,如今更是跟着孙权在合肥参赞军机、统兵作战。
唯独诸葛融,即便是在军中都是锦罽文绣,独为奢绮。
每次诸葛瑾拿诸葛乔和诸葛恪来勉力诸葛融的时候,诸葛融就会以“诸葛家的优良传统,次为龙,长为虎,幼为犬;我与均叔皆为犬,尽孝守家业即可。”为由,气得诸葛瑾说不出话来。
可诸葛瑾又没法反对。
诸葛瑾不如诸葛亮,亦是当世英杰,唯有诸葛均名声不显,务实家业。
同理。
诸葛恪不如诸葛乔,亦是当世俊杰,作为幼子的诸葛融,务实家业不是很正常?
这,就叫优良传统!
“叔长。”
诸葛融虽然只有十六岁,但诸葛瑾为了让诸葛融能早日立业,早早的取了表字。
“此去汉中,你见了你二叔后,就去关中寻伯松,跟着伯松历练几月。”
诸葛融讶然:“阿父,伯松兄长如今为二叔嗣子,我跟着伯松兄长历练,你就不怕吴王猜忌吗?”
诸葛瑾瞪眼:“吴王器量,岂会狭隘?”
“你若能学得伯松三分本事,回到江东后我亦可向吴王举荐你。”
“吴王又岂会猜忌?”
诸葛融眼皮垮拉:“阿父,诸葛家的——”
刚要开口,诸葛瑾就喝斥道:“你均叔是要尽孝守家业,不是没才能;你是现在没才能,别跟我提尽孝守家业。”
见诸葛瑾发怒,诸葛融缩了缩脖子,不再多言。
然而。
诸葛融心中却是打着歪主意:待去了二叔处,我就谎称要在汉中玩几个月,二叔必不会让我去关中。
假意承诺会跟着诸葛乔历练,诸葛融乘快船前往江陵城。
到了江陵城,糜芳又安排了军士护送诸葛融走上庸入汉中。
诸葛融虽然好享乐,但这正事上也未耽误。
虽然比不上赵统来时顺流而下的便捷,但诸葛融也只用了十余日就抵达了汉中,将诸葛瑾的信送到了诸葛亮手中。
“二叔,来的时候我舟车劳顿甚为疲惫,想在这汉中闲游几日。”诸葛融趁着诸葛亮看信的机会,开口请道。
诸葛亮闻言,微微讶异:“闲游?兄长在信中说,你自觉在家习文练武太枯燥,想跟着伯松历练几個月。”
诸葛融瞬间瞪大了眼睛,脸颊有些抽搐:“二叔,请勿戏言。家父怎会在信中说这些。”
诸葛亮笑容和煦:“由你前往关中,我也不用再另外委派信使了。”
“只是汉中去关中,沿途多栈道,你穿的这身文绣行走不便,我会替你准备裋褐。”
“都是自家人,不用感动。”
感动?
我这是感动吗?
二叔你怎么比阿父还狡诈啊!
一个变着法儿让我去关中吃苦,一个直接让我脱掉文绣换裋褐。
见诸葛融这不情愿的样儿,诸葛亮令人取出了提花绫锦:“叔长,可曾见过这种提花绫锦?”
诸葛融本就是喜欢华服奢靡的,一见这提花绫锦就移不开眼了:“二叔,这是何处生产的?我在江东从未见过,跟蜀锦也不相同。”
诸葛亮徐徐而道:“想知道何处生产的,可问伯松。伯松说,这样的提花绫锦,他的工坊有几十种不同的花纹。”
“甚至还可以定制花纹,制定独一无二的提花绫锦用来剪裁衣服。”
诸葛融的眼睛瞬间亮了,身体挺得笔直:“二叔,方才我只是戏言。”
“我跟伯松兄长乃是一母同胞,血缘亲情系于一身。”
“多年不见,我对伯松兄长的思念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诸葛亮赞道:“叔长不因为伯松过继给我就心生疏远,乃我诸葛家的幸事啊。”
被诸葛亮这一忽悠,诸葛融全程兴致勃勃,只想着去关中见了诸葛乔后,能多带些提花绫锦返回江东。
一想到今后能穿上独一无二的华服出现在江东,让江东的同辈士人羡慕嫉妒,诸葛融就无比的兴奋,这沿途走栈道的苦闷都一扫而空了。
诸葛融抵达五丈原时,已经八月初了。
自六月曹丕出现在长安城后,刘备就一直避战不出。
除了修城开荒外,刘备还在五丈原种上了粟。
虽说时间有些晚了,但有总比没有好。
再加上渭河有充足的水源灌溉,这收成也只是相对渭河其他地方差了些。
等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