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2章 乐评人的恰饭技巧(1 / 3)

加入书签

曾不易将QQ音乐新歌榜的页面截图下来,然后发到自己的微博主页下。

配文:

“音乐双子星,周孝愚,凶猛,我严重拖后腿了。”

“大家去各大音乐平台支持一下我的歌吧,连新歌榜前十都进不去了,太惨了。”

作为一名26岁的大男孩,他还是第一次在微博上卖惨。

好歹也是近两年出道的优秀创作人之一,曾不易的微博下面自有一群音乐领域的八卦记者、编辑和乐评人盯着。

并不是说有多喜欢他,而是为了寻找第一手的素材。

为了恰饭。

譬如音乐人周小涛,上次在微博发帖揭露申哥新歌抄袭,微博粉丝从50多万涨到300万。

还收到了对手的几万红包封口费。

赢麻了。

而乐评人柯小兰,上次怒喷周孝愚的第一张专辑‘不够主流’‘曲高和寡’‘有抄袭嫌疑’,隐晦的索要封口费,结果被周孝愚和红姐无视,直接没鸟他。

等中央音乐报的采访发布后,他一下子成了小丑。

碰瓷勒索不成,反被打脸。

这件事让他耿耿于怀。

没恰到饭不说,还丢了一次人。

不管是面子,还是实惠,总要找回来。

要知道,乐评人和音乐人虽然有部分身份重叠的地方,但大体上是两个群体。

音乐人,一般是从事音乐行业的幕后人员,可以是乐器演奏者,也可以是编曲老师,还可以是修音师,歌手,词曲作者等等。

音乐人是有自己本职工作的,一般在圈内多少都有点人脉和小名气。

偶尔客串一下乐评人,兴趣和利益各占一半。

乐评人就不一样,他们在之前是一些娱乐报的记者或者编辑,或者撰稿人,亦或者之前在音乐幕后圈子混过,然而,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他们的本职工作丢了。

纸质媒体被互联网媒体取代。

怎么办呢?这些人也要恰饭,总不能去电子厂打螺丝。

他们自诩为文人,穿着长衫,轻易是看不起那种体力劳动者的。

没得法,只能转行做自媒体。

也就是所谓的微博大V,或者UC浏览器上的大鱼号,仗着自己对圈内信息的了解,以‘思路清奇’‘敢说敢喷’‘专找有流量的人和事下嘴’。

以此来吸引眼球,博流量。

华夏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什么鸟都有。

还真有一些吃了饭没事干的圈外好奇小白,就喜欢看他们这些大V或者乐评人喷人,亦或者揭露黑幕。

圈外人对娱乐圈总是带着一些特殊滤镜。

既好奇,又有些愤愤不平,为什么不平?谁让这帮人赚得多来着。

就喜欢看你们出丑,就喜欢看你们圈内人的撕逼,和各种不堪。

过瘾。

譬如著名的娱乐圈J委王公子就以敢喷人而大受欢迎,当然,这其中首富公子的名头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拿B站粉丝UP主举例,一旦粉丝值达到30万或者50万之后,就可以接广告了。

发一条广告,最低1000元起步。

所以对于他们这些乐评人来说,粉丝值或者流量就是钱,就是切身利益。

音乐人和乐评人有哪些不同呢?

音乐人:做人做事有道德底线,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是单纯为了流量而博眼球,一句话概括,想赚钱,但是也要脸。

乐评人:流量就是money,老子就靠这恰饭了,老子不要脸,只要钱,当一回小丑又何妨?恰饭嘛,不寒碜。

音乐人可以兼职做乐评人,但是乐评人是无法做音乐人的,专业知识无法支撑他们转行。

其实可以把乐评人理解为过去纸质媒体时代的小报记者。

这不,柯小兰就第一时间看到了曾不易发的微博截图。

曾不易本身在圈子有一定的知名度,是一位新登场2年的创作人,算是后起之秀。

而这件事还涉及到他的一个老冤家周孝愚。

这一下,来活了。

同时,整个人也来神了。

他心中藏着的那把18CM大刀再也憋不住了。

柯小兰快速从电脑桌上的烟盒中抽出一根华子,点燃,眯着眼睛吸了一口,随后重重扣了一下好几天没洗的头发。

吸了一口后,感觉有点不对劲,又将嘴边的烟蒂拿出来瞅了一眼,原来是一根利群,只不过被他狸猫换太子,装在了华子的烟盒中。

问就是因为面子作祟。

柯小兰一时间怒从心中起,对着电脑骂道:“玛德,老子前几天抽的都是华子,现在却只能抽利群,都怪这厮。”

“这次,一定要恰到饭。”

对于他们这种职业喷子来说,恰饭也是一门学问。

首先,你要有几百万的粉丝值,发出去的东西有一定的浏览量,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是基础。

其次,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喷人的时候要是喷错了点,喷不对门路,那就贻笑大方了。

再次,也就是最重要的,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

通俗说就是,要知道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