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这里的市场(1 / 1)
回来十来天,我们把过节前买的东西也都消耗地差不多了。
圣诞节后,俄国的市场也陆续开业了,小石要去市场采购,我很好奇也想去看看这里的市场是什么样子的。
俄罗斯和中国差不多,比起那些大型超市,传统的农贸市场是最接地气和最能反应民众需求的了。
我们驱车来到伊尔库茨克中心市场。这里是伊尔库茨克最大的市场,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
室外部分以瓜果蔬菜为主,类似于农贸市场,可以买到各种时令瓜果、蔬菜。
这里也是小石最常来的地方。
室内部分有面包、肉类、奶酪、调料、日杂、家电等生活日用品,一应俱全,价格都十分便宜,也是最受普通市民欢迎的商品。
小石笑着问我是不是只习惯去超市,对市场挺不熟悉吧?
我笑着告诉小石,我最早在莫斯科的市场里工作过近三年呢!所以,我对市场有一种特别特殊的感情。
当然,莫斯科的批发市场和这里的市场还不完全是一个概念。可是,我感觉市场的气质都是相同的,特别是在这里的人似乎就是莫斯科市场的翻版。
不过,这里我怎么看不到中国人呢?不是说在伊尔库茨克也有很多中国人在这边开店吗?
小石笑了,告诉我中国人的市场不在这里,哪天他带我去中国市场瞧一瞧。那个市场上的好多人都是咱们办事处的常客呢!
我和小石买了不少办事处需要的食材和日常用品。
说实话,我很少上街购物,基本上也不怎么喜欢逛商店。
和一些女人不一样,我对一个地方的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兴趣远远地大于商店,因此,我感觉这次和小石充满生活气息的采买活动很有趣。
没过几天小石要去中国市场买袜子,他问我去不去。我自然愿意同行。
我们来到这个华人圈子里有名的市场,小石告诉我中国人给这个市场起了一个挺摩登的名字——《SH市场》。
《SH市场》尽管和上海没什么关系,可是还真是中国人的天下,和俄国其他地区的中国市场一样,这里的中国客商也以经营服装,鞋帽为主。
马上要临近春节了,我看到有些摊位好像已经暂时歇业了。不过,还有不少同胞很敬业,在这里坚守着。
小石对这里很熟悉,没走几步他就能遇到熟人。
我们来到一个卖袜子的摊位,老板是一个来自浙江的中年人,有着典型的江浙一带人的身材瘦削的外貌特征,口音也带有那边的腔调。
看着他不由得让我想起,最早我那个喜欢去赌场的贩卖海鲜的老板。
他和小石很熟悉,问小石春节是不是回家。小石告诉他,春节期间朱主任和程副主任都回去,可是更大的领导来了,所以,他今年不能回国过年了。
这个老板告诉小石,他们老乡除夕在中餐厅聚餐,大家一起看春晚,要是小石想参加,提前一天通知他,他好给小石定座位。
小石告诉他,除夕怎么过,他自己做不了主,要和领导商量了才能决定。
卖袜子的老板说,要是你们公司的人来也欢迎。他们已经包了个大厅,餐费是平摊的,人越多费用就越少。
离开卖袜子的摊位,我们在市场里接着转悠。
我想起莫斯科那个曾经闻名于世的《伊兹麦洛》市场。想起了我们在那个市场设立的办公室,想起我曾经的同事们,想起袁姐,谢尔盖还有李白玲和刘洋……我甚至想起了丹尼尔,那个阿塞拜疆人和安德烈……
从元旦前到今天,我几乎没有联系上安德烈。
我国内的邮箱似乎也不给力,年底又被禁用了,我这几天也没顾上申请解禁。
我没法给安德烈安装QQ汉语版,据说QQ出国际版的了,可是,这个我还没有确认更没法通知他……再说,我都怀疑安德烈如今是否有时间上网,他这满世界飞的节奏,我实在是跟不上了。
回到办事处后,尽管我的手机有信号了,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的国内手机竟然已经欠费了。
那时,支付话费不像现在这么容易,我又身处国外,所以,我还真一时间没法解决这个问题。
我问小石他平时是怎么同家里联系的?
小石告诉我,他才不敢开国际漫游呢,他平时也不总和家里联系,如果需要他们都是买电话卡拨打固定电话。
看着眼前似曾相识的市场,我思绪万千,甚至有点恍惚了,好像自己还在市场里上班,下班以后,就可以回到宿舍,见到安德烈……
——“石头!好久不见呀,怎么今天有空来了?”
我顺着声音望过去,看到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卖工艺品的摊位上,一个小伙子向小石招手喊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