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李光弼和郭子仪(1 / 1)
“其实安史之乱根本不会乱那么久的时间的,在基叔时期就能平定,只要基叔任由哥舒翰,郭子仪和李光弼三人平乱而不去瞎指挥的话,只可惜。。。。”
可惜什么除了刘猪猪和秀儿大家都知道。
视频有说这个李隆基脑子跟进了屎一样非要哥舒翰出去和安禄山硬刚,结果送走了哥舒翰,安禄山过潼关直逼长安。。
刘猪猪不知道,嫚儿就简单的解释了一下李隆基的骚操作。
如果李隆基什么都不管,任由李光弼郭子仪哥舒翰自由发挥,哥舒翰死守潼关,安禄山一时半会还打不进长安。
只要哥舒翰坚守潼关等郭子仪和李光弼打到安禄山老家,前后夹击安禄山必败无疑。
张巡,南霁云,高仙芝,李光弼,封常清一个个都被李隆基给坑死了。
如果李隆基不瞎指挥也不可能输给了叛军。
最后到了坚守时刻,他应该坚守长安,可是他又怂了偷偷摸摸逃出了长安,留下了满城百姓,安禄山攻入长安,让长安城了人间炼狱。。
嫚儿继续说道,“大家也都知道,这个计划最后被基叔给否决了。之后基叔就去当太上皇了,太子李亨继位称唐肃宗。”
“唐肃宗命李光弼守重镇太原,但是唐肃宗只给了李光弼五千兵马去镇守,李光弼当地招募也只招到了共一万多人马,而他要面对的是史思明的十万几万叛军。”
“李光弼没有害怕和恐慌,他利用地形和敌情来制定战术战略,他修城垒制作投石车,挖地道,甚至是把地道挖到了敌人脚下,经常有人在城外骂守将,突然间人就消失了,不一会人就在城头上被当众斩首。。”
李光弼绝对是地道战的鼻祖人物。
“李光弼在太原的坚守为郭子仪收复两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尽管如此艰难李光弼还是守住了太原。”
“可是就算唐肃宗有郭子仪和李光弼两大战将在手,也架不住皇帝的骚操作,唐朝准备全面反击,唐肃宗派出郭子仪李光弼在内的九大节度使共六十万人,围攻相州。”
“皇帝没有任命李光弼或者郭子仪为总指挥,而是任命一个太监鱼朝恩监军统帅,外行指导内行,结果和土木堡之变一样,此战大败。”
“此次大败,由于郭子仪带领的人最先溃散,李光弼带领的人有序撤离,于是郭子仪被鱼朝恩陷害成为了背锅侠,李光弼成为了平乱的最高统帅。。”
“之后李光弼在河阳大破史思明,击败史思明的援军,生擒敌将安太清等人,立下赫赫战功,皇帝在鱼朝恩的蛊惑下强迫李光弼进攻洛阳,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唐军败下阵来,李光弼虽然奋力抵抗还是无法扭转败局。”
“幸运的是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给杀了,唐朝才得以喘息,皇帝自觉理亏,为了安抚李光弼任他为太尉,出镇临淮,他配合仆固怀恩收复洛阳,为安史之乱平定奠定基础。”
“762年,李光弼因功被封为临淮王,赐铁卷,其英勇史记被绘于凌烟阁永载史册,自安史之乱过后处于对武将的忌惮,唐朝的皇帝重用宦官,并派往各地坚军。”
“这些宦官嚣张跋扈不守军纪,李光弼直接选择当众斩首,使得朝中的宦官对其十分痛恨,再加上李光弼耿直的性格与严厉的作风也招到了很多人的记恨,所谓正直难亲。”
“唐代宗继位后,宦官程元振更是朝中红人,他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对于那些军功卓着的名将总是迫害,就有安史之乱的功臣被程元振害死,郭子仪更是多次被宦官迫害。”
“763年吐蕃入寇进犯长安,唐代宗狼狈出走,下令天下守将勤王,李光弼不知道是怕被程远征迫害,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没有进京。”
“也是因为这件事情,使得李光弼名誉受损,被人所诟病,史书称其为拥兵不朝,这件事也让李光弼愧恨交加,抑郁成疾,以公元764年去世,谥号武穆。”
李世民问道,“他为什么不回朝。?”
“从李隆基开始之后的李亨李豫都是如何对待有功忠心的将领的,人家怕了呗。”忽必烈继续说道,“朕一直觉得后来唐朝如此乱,就是被皇帝的不信任给逼反的。”
李隆基和李亨都低头自审,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嫚儿也是不知道为什么李光弼不回朝。
难道真的就是怕宦官迫害吗?
还是怕皇帝迫害。
李世民也沉思或许那个时代君臣相疑,所以才会走到那一步吧。
李世民闭眼神深呼吸,“嫚儿说说这个郭子仪吧。”
嫚儿继续说道,“功高盖主的臣子多半得不到善终,一世英名的贤臣也总是难以善终,但是这个郭子仪却做到了功高不盖主,立下盖世之功却能得意善终,享年八十五岁。”
其实郭子仪和李白也就相差四岁,在天宝二年应该四十七岁了。
李白救过他,他也曾救过李白。
这或许就是唐朝文武相互救赎的典故了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