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接管兴王府(1 / 2)
南汉都城的深夜,偶尔还会爆发出零星的战斗发生,那是些隐匿于暗处的南汉残兵,试图以偷袭与突围,与吴军不期而遇,展开了一场场短促而激烈的遭遇战。
然而,这些负隅顽抗的尝试,最终都化为了泡影,或是被彻底剿灭,或是无奈投降。
到了晨曦初露,战事的硝烟终于散尽,南汉的两位大将郭崇岳与植廷晓,在战火中找到了他们的归宿,全都在乱军中战死了,虽死犹荣,求仁得仁。
他们的气节虽令人钦佩,但在历史的大潮前,个人的英勇终究难以撼动既定的命运,与大势相悖,往往难逃悲剧的结局。
阳光照着兴王府的城垣,这座昨日尚属南汉的都城,今朝已改弦更张,南汉的辉煌成为过往云烟,被吴军的铁蹄所征服,纳入了吴国的版图之中。
苏宸留下十五万大军于城外安营扎寨,仅派遣精锐部队踏入这座昔日皇城,接管所有要害部门与重要位置。
当苏宸策马缓行于城中街道,不少百姓沿道观看,已经少了害怕和恐惧,两旁聚集或好奇、或淡然地注视着这位新主。
“那就是苏宸啊,我是他的武侠迷!”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真的做到了。”
“这次他带兵覆灭了咱们的朝廷,但我并没恨他,因为之前的朝廷实在太黑暗了。”
“就是啊,刘鋹昏庸无道,苛政猛于虎狼,活该成为亡国之君!”
“刘家皇族完了,只要不影响我们老百姓就行,听说吴国推行的新策,对百姓很好,我们好日子要来了。”
许多百姓都在议论纷纷,交头接耳,说什么的都有。
苏宸嘴角挂着一抹温和的笑意,于护卫的簇拥之下,步入了刘氏皇族昔日的一座行宫,这里将暂时作为他的将军府邸。
由于皇宫不幸遭刘鋹焚毁,他只得择此皇家园林中的行宫作为暂居之地,以便召集并会见南汉遗留下的官员。
在踏入这片土地之前,对于南汉朝中大臣的忠奸之分,苏宸早已心中有数,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已置于案头。
他雷厉风行,即刻下令将那些奸佞之臣投入监牢,以慰藉民心,同时将其不法所得悉数充公,还富于国。而对于那些忠贞不渝、才华横溢的官员,他则给予了温暖的抚慰,明确表示吴国将秉持人才为重之策,未来他们不仅会得到重用,更将肩负管理地方的重任。
苏宸并未急于推行大规模的新政改革,而是首先着眼于民生,下令开仓放粮,解救那些挣扎于饥饿边缘的百姓。
对于当地的富户与乡绅,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并未轻易打压,这一举措有效地稳定了城市局势,确保了政权更迭期间的平稳过渡。
如此一来,人心惶惶的局面得以安抚,有一些商铺老板大着胆子开始营业了。
换做以前,敌军入城,会烧杀抢夺一番,但是吴军没有这样做,丝毫不扰民,不抢夺,不欺压百姓,口碑开始发酿,许多百姓对吴军的到来反而更加欢迎。
苏宸召集了一些三省六部的官员,人数不多,宣达了自己的想法,打算让岭南人继续治理岭南,但是,吴国也会派来官员和驻军帮着管辖。另外,兴王府虽然不再是京城,但仍然作为岭南重要的城市,在这里开设港口、船舶司等,增加对南洋、百越的商贸联系。
这些思想让南汉的官员都眼前一亮,发现苏宸的思维和见解确与众不同,增加贸易和税收,抽取一部分可以抵消百姓的赋税,这样百姓的赋税至少比南汉时期减少一倍还多,相当于之前南汉执行三分之一的赋税,日后能够缓解岭南百姓的压力。
这时候,南汉尚书右仆射萧漼、中书舍人卓惟休都被找到,他们回到城内,也被苏宸统一召集过来。
萧漼说道:“我赞同苏将军的提议,这样岭南之地,会越来越富饶,百姓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我代岭南百姓,谢过苏将军恩德!”
卓惟休也附和道:“苏将军如此高瞻远瞩,我等佩服,愿意加入吴国,不求达官显贵,只为百姓多做一些实事。”
苏宸闻言,微微点头,对他们的表态很高兴,赢得了岭南官员真心归附,他才能为己所用。
接下来,苏宸亲自去了仓禀、内库等检查,发现金银珠宝已经少了很多,问明原由,才知道之前刘鋹放火烧了皇宫,带着金银珠宝想要连夜跑路,结果被身边的太监总管给私自带着跑了。
“安排一支水师队伍,由一位都虞侯带领,出海去追查龚澄枢的下落!”
苏宸不禁觉得荒唐,南汉皇帝不信任文武大臣,只信任宦官,最后官宦头子带着一群宦官和大内侍卫,一起背叛了他,带着金银珠宝跑掉了。
这里岭南之地,当下的思想观念等,比中原和江南更落后一些。在五代十国以前它属于未开化地区,道路崎岖、湿热、多瘴、多虫蛇,不易生存,所以人们不愿前往。但反过来,这些天然困难也成了该地的地利优势,只要能在岭南扎下根来,北方人口或北方大军也难以攻入岭南。
唐昭宗时期,唐朝在岭南地区设立清海军以为藩镇。唐哀帝李柷在公元905年封刘隐为清海军节度使,自此确立了刘家在岭南的世袭统治权,刘隐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