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章 说服牧羽(1 / 2)

加入书签

陈琦抬起手,竖起第二根手指:“常见病诊治。顾名思义,就是那些识字的人,看书,就能学会如何判断病情,诊治病人,扎针开药治疗。”

牧羽眉头微蹙,疑惑的看着陈琦:“这,是不是有点,太异想天开了。”

“殿下您是知道的,学医是很麻烦的。先要跟在师父身边,开三到五年的方子;等到师父觉得你学的差不多了,就会找杏林高手对你进行考校。只有通过考校的人,才有资格挂牌行医。”

“光凭一本书,就想让人们培养成为医者,这着实有些想当然了。”

“谁告诉你我要把那些人都培养成为医者了?”陈琦摇头,右手下压,示意牧羽不要着急。

“我问你,我晚上睡觉踹被子了,有些着凉,你要怎么给我开药。”

牧羽想都没想就开口道:“取桂枝一钱,白芍一钱,炙甘草半钱,生姜大枣若干。用清水煮汤,或者泡茶,两剂药下肚,保你病状痊愈。”

陈琦点头:“如果是牧元大师给我开药,会怎么开?”

牧羽讪笑一下,想都没想的开口道:“一样。就算是柏麟爷爷和苏然爷爷他们仨一起给你看,也只能开桂枝汤,最多为了调和营卫,扶阳固表,在我的方子基础上,加附子一枚罢了。”

陈琦嘴角微掀,调笑般看着牧羽:“你确定?”

牧羽眉头微蹙:“确定。”

陈琦点头:“那好。现在丰都驿南乐县石佳木村有一个人染了风寒。你去给他看病去吧。”

牧羽顿时一噎:“犯不上吧。他们自己去药店抓点药就行了,用不着大夫啊。”

陈琦无奈的摊手:“没办法,没有人告诉他们,染了风寒可以喝桂枝汤。老百姓们去哪里知道这些个药方呢?”

牧羽没有再说话,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陈琦声音轻柔的继续说道:“首先,我从没指望那些个照本宣科的郎中们能治疗什么疑难杂症,我也从来没想过仅仅凭借一本书,就将那些人都培养成为药到病除的杏林圣手。”

“我希望的是,老百姓们再得了那些个不太严重的,不需要找大夫把脉施针的常见病;不需要求爷爷告奶奶的跑几十里上百里的去找大夫求医问药。他们只需要在附近的村里找一个认字的人,帮他们在手册中找到适合的药方,他们自己抓药煮了喝就可以了。”

“然后,就像你说的,老百姓只需要去药店抓点药就行了。但是,如果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抓什么药,他们是不是就得来找大夫,找郎中,找医者?作为医生,你牧羽本来一天可以看一百个重病患者,结果就因为这些完全不需要找大夫看的常见病,耽搁了大量的时间,导致你一天只能看五十个重病患者了。你说,你能去怪那些个得了常见病的老百姓吗?老百姓们不懂,不算错吧?不教而诛,就有些过分了吧?”

“最后,倘若真的有人通过这个手册,对学医有了兴趣,这不也是个意外惊喜吗?”

“当然,这个手册也可以作为他学医的敲门砖,考验一下他对医道的悟性。这总比你把人招回来,培养两两年,发现悟性不够,把人给开了强吧。”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看,编写这个医疗手册,宣传常见病诊治,都是利大于弊的。”

“牧羽,你记住。这个世上,永远都不会嫌弃医者太多。我可以肯定,就算大元帝国设立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兰园医科区这样的地方,不分昼夜的培养医者,也不可能满足大元帝国亿兆黎民的需求。”

“既然医者永远无法满足,我们培养一些辅助医者的,能够帮助医者解决病患分流的村医,难道不是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最优解吗?”

牧羽总算明白了陈琦话中的含义,他也知道,是他自己钻了牛角尖了。在牧羽眼里,世人只有懂医和不懂医两种。懂医的自然就是医者,不懂医的就是患者。他从来没有想过,还会有介乎于懂与不懂之间的,第三种人。

就像牧羽他自己说的那样,培养医者是很难的事情,培养周期同样也是不可忽略的事情。但是,培养介乎于懂与不懂之间的第三种人,就要比培养医者简单太多太多了。

牧羽手指在石桌上敲击着,缓缓开口道:“那这些个村医,是否需要考核,是否需要持证上岗呢?”

陈琦重重的点头:“那是自然。凡是通过考核的村医,主司府会给他们统一置办药斗子,并且定期给他们补充药材;而且,所有通过考核的村医,主司府每年还会给他们发放医疗补助,补助金额不少于主司府给予村伯和里正的补助。”

“至于没有通过考核的村医,连买药的渠道都没有,主司府也不会给任何补贴。而且,没有通过考核的村医如果给人看病,会被予以重罚;倘若无证行医致人死亡的,需要为患者偿命。”

牧羽听完陈琦的话,微微颔首:“好,我明白少主的意思了。”

陈琦嗯了一声,端起茶杯轻酌一口,缓缓举起了第三根手指。

“慢性病居家疗养,主要针对的是患有痨病,消渴症,肝阳上亢等,在短期之内无法治愈,需要长期疗养的病症的病人。这些病人用药比较少,多以食补,针灸,推拿等疗养辅助手段为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