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章 东来西夏大军(1 / 2)

加入书签

陈琼:“东孚关往北五百里,过了连绵起伏的金阳山,在金阳山和白阴山之间有一座关隘,名叫东夷关。”

“东夷关位于两山之间,易守难攻,是天然的屏障。西夏帝国建造东夷关,主要就是用来防范北魏帝国的。”

“东夷关内共有驻军四万,以擅长守城的步战兵和弓箭兵为主。有少量的骑兵探马,负责监视对向北魏帝国军队的动态。”

“东明关往南六百里左右,过了千里沼国穆都湖,便是西夏帝国与中元帝国相邻的最后一座关隘,名叫东相关。”

“东相关的对面是益州府,因为益州府长期失序,未能归治于朝廷治下;西夏人觉得东相关不需要太多的兵力把守,所以只派遣了两万人驻守在关隘之内。”

“而且,这些守军也不是什么精兵良将,绝大多数都是戴罪之身,充数的罢了。”

“东相关往南三百里,有一座关隘,名叫东昭关。东昭关主要防御的是南楚帝国和东南三国,也就是苗国,夜郎国和吐蕃国。”

“东昭关内有驻军六万,骑兵,步兵,弓箭兵各两万。还有民兵若干。”

“五年前,苗国和夜郎国联合进犯东昭关,陈兵十一万,历经三个月都没有将东昭关攻下。”

“根据探马传回来的情报,苗国和夜郎国至少斩杀了东昭关近三万名士兵。可是在他们撤兵的时候,东昭关内可调动的士兵都至少有五万余人。”

“后来经过查实,那些递补上来的士兵,都是东昭关当地团练的民兵。”

“这些民兵在和平时期就是老百姓,种地,放牧,养活自己,上缴赋税。等到战时,他们换上铠甲,拿起兵器,就成为了战士,杀敌建功。”

“据说,这些民兵只要斩杀五名敌军,就可以免税一年。所以民兵的战斗热情是很高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陈琼有些不屑的说道:“安西军现有常备军力三十万,陈兵于西境边塞三城内。”

“安西王府所在的安西城,与东阳关对峙;安西城内屯兵有十五万,骑兵五万,步战兵五万,弓弩兵和其他兵种加一起五万。”

“安西城内的军队是安西军中的绝对精锐,就连普通士兵都是至少斩杀过五名敌军的。”

“与东明关对峙的城池叫做碛西城;碛西城内屯兵有八万,安西军中最为精锐的六万骑兵,就驻扎在这里;其余的两万兵马,基本上都是为这六万骑兵做后勤辅助的。”

“与东孚关对峙的城池叫做旱海城;旱海城内屯兵有七万,多为擅长战阵的步战兵。旱海城内的这七万兵马,应付遭遇战可能难堪大用。”

“但是如果是按部就班的排兵列阵的话,二十万大军都休想在他们手中讨到便宜。”

“西境三城就是为了应对西夏军的东境三关建造的,甚至连排列位置都几乎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三座城守望相助,只要敌军数量不是数倍于安西军,安西军完全可以保证西境无忧。”

“此番,西夏帝国派出十万大军增援东境,在儿臣看来,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也应该不是为了和中元帝国开战的。”

“或许他们是另有目的的。”

陈琼说完后,就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兵部侍郎许攸出列,冲着陈伽罗抱拳躬身:“启禀陛下,二殿下所言与兵部记载一致。”

陈伽罗点头,心中的疑惑却没见半分减少。很显然,西夏军这十万大军的调动,还是让他觉得有一种隐隐的不安。

陈伽罗:“众爱卿如何看待西夏大军的调动呢?”

武将行列中,征西大将军吴启出班行礼道:“陛下,臣以为,西夏狼子野心,不可不防。朝廷可以从西衙禁军中调十万精兵,火速增援西境。”

“臣愿为先锋大将,为陛下解忧。”

听到吴启的话,在场包括陈伽罗在内的所有人都表示心态很平静。

没办法,每次遇上西夏帝国的事儿,吴启这个征西大将军都会主动请缨出战,就算是做马前卒都没有任何怨言……

吴启出身的陇西吴家,是陇西吴家上代家主最小的儿子。

陇西吴家曾经也是一方大族,在世家望族中能够排得上号的那种。

十五年前,西夏帝国奇袭中元帝国西境,一夜连破五城,其中就包括了陇西吴家所在莫耆城。

西夏军在莫耆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是对世家望族和功勋之后,下手极为狠毒。莫耆城内的所有大门大户,基本上都被西夏人给赶尽杀绝了,连看门狗都没有放过。

陇西吴家主家,一百三十六口,全部被斩杀,就连服侍他们的下人,也没有逃出魔掌。

当时,年仅三十岁的吴启正在南方游学,得知噩耗时,已经是三个月后了。

吴启失魂落魄的回到莫耆城,看到的就只有被烧成断壁残垣的陇西吴家祖宅,和一百多个大小不一的墓碑。

吴启在祖坟前发誓,穷尽毕生之力,他吴启也誓要灭了西夏帝国,坑杀所有西夏人,为他陇西吴家一百三十六口偿命。

三年守孝期一过,吴启就自请加入了安西军,成为了安西军中的一名普通战士。

安西军和西夏帝国军队这么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