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七一章 无名未必非豪杰(1 / 2)

加入书签

周腾虎说的这些,董良自然都是知道的。

“弢甫兄,放心,我这几百人想要离开随时都可以,朝廷可无法奈何我。”

“至于朝廷的信义……他们有信义吗?”

“我只是觉得这次击退了洋兵,咱们事实上是帮了朝廷,那么自然不能白白便宜他们。”

周腾虎笑着点头:“嗯,元首说的是。”

“弢甫,这次与我回岛上吧,华族初建,诸事繁多,正需要弢甫这样的大才帮忙。”

“元首过奖了,腾虎闲散人1个,随时可以离开。”

“元首,这天下之事,运气主其6,人事主其4。元首欲先在海外立基,人事1块,先天欠缺。腾虎4处游历,倒是有几位知心好友,如若元首有意,腾虎愿意修书几封,请他们共襄盛举。”

董良自然是欢喜不已:“如此甚好,我给你1个地址,他们若有意来我华族共事,可以到这里联络。”

董良是不可能让周腾虎留下的,这样的人才,他抓在手心中都怕溜掉。

通过聊天,董良发现周腾虎最擅长的竟然是经济。

他对财税制度有很深的见解。

两人在聊满清时弊的时候。周腾虎就指出,满清的财税制度继承明制,虽有改良,但是本质未变。

主要征税的对象依然是贫苦农夫,且依然由地方包税。

商税和盐税制度缺失,每年流失大量财税。

而这些钱都流进了那些达官贵人的口袋里,于国无益。

如果能够完善商税以及盐铁专营税收,则农税减半,国用亦可以充足。

他还认识到关税即将成为1个主要的税收品种。

他跟董良说,华族现在占据琉球,应该重视市舶收入,琉球地狭民贫,然海上交通便利,海商利润丰厚,可以作为琉球之主要税源。

这1点,董良其实也清楚,但是这些话能够从周腾虎这个古人的嘴中说出来,就难能可贵了。

周腾虎并非是1个只会夸夸其谈的读书人,他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

他的父亲以前在陕西凤翔做过县令,却“老耽诗酒,不治事”,竟然把县里政务交给周腾虎全权处理。

这对周腾虎来说无疑是接触政治,了解民风的1次绝佳的实践机会。

没多久,他竟把凤翔县治理得非常好:“政无巨细皆洽”。

在这种情况下,他走进了时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的政治视野,此时林则徐已经从新疆回来。

没多久,周腾虎父亲病亡,他也失去了继续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林则徐于是就将他招到幕中,加以重用。

周腾虎对事务都有自己独到看法,好标新立异,往往都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几次后,但凡他提出的意见和想法林则徐“未尝不释然忘其位”。

林则徐平等对待周腾虎,引为忘年交。他说:“弢甫我辈中人也,未可以平常幕客蓄也。”

后来林则徐迁为云贵总督,周腾虎离开林则徐幕府。

他先后到了4川和淮南专门研究盐务管理和改革事宜。

这些都是董良后来才知道的事情。

不过此时董良已经能够看出周腾虎是1个标新立异、见识深远、性格豪放之人。

“元首,还有1事,有1人名叫赵烈文,是我的妻弟,为人清高,不过颇有才华,我来写信可能没有什么用,还望元首能够亲笔书信1封,与我1并送去。”周腾虎犹豫了1下说道。

“这又有何难,弢甫兄之才,我已知晓,你推荐之人定有过人之处,不要说写信了,就是我自己过去请亦不为过。”

“元首如此礼贤下士,韬光养晦,今后定能成大事。”周腾虎再拜。

董良掌控了整个琉球,这样的消息都没有宣扬,反而还百般遮掩,这在周腾虎看来绝对是韬光养晦。

“我推荐给元首之人有3,1为赵烈文,2为管晏,皆为吾之同乡。3为桂林唐启华。”

“烈文,字惠甫,今年2十岁,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是他常与我谈起满清即将覆亡,不愿出仕。而且他的想法与元首您的理念颇为相投,认为不能因为满清而敌视汉族以外之他族,若要传立新朝,则要学习满清之民族政策。若有我的保证,加上元首您亲自相邀,他定会前来相投。”

“其他2人也都是策议深沉,才识过人,皆关心时务,今尚郁郁伏处田间。诚能破格招贤,连茹并进,则得1人可以平数州,得数人可以清1路。”

董良突然觉得,这次来福州,不管是救了孙延平,还是劫了庆瑞的财货,都比不上认识了周腾虎。

世人只知道曾国藩、李鸿章之流。

然而清末大乱,社会急剧动荡,民生凋敝。正是因此,涌现了1批批拯救天下残局的奇士能人。

由于他们往往作为幕后人员,各种复杂原因导致名声并不彰显,但他们的的确确为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文化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周腾虎和他举荐的这些人就属于这1类。

如果不是遇到了董良,周腾虎今后会进入曾国藩的幕府,成为湘军的财神爷。

也许真的是命运的安排,让他与董良在这鼓山古寺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